一晃21世纪已经过去15年,是时候回望一番了。
这是一个跨年特辑,一共将会盘点150张从2000年到2013年之间发行的专辑。加上明年一月刊发的2014年最佳50张,15年精选200张。第一篇为2000-2001年。
这些专辑的入选并不局限于特定音乐流派,而且我们力争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只要是好音乐,就有机会入选。
除了考虑专辑本身的音乐水准,还会侧重专辑的时代性和后续影响力。那些曾经引领过潮流,启发过许多音乐人的作品,或者随着时间流逝逐步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将是我们的首选,无论他们的努力结果如何。
我们倾向于选择在21世纪做出改变和突破的年轻独立音乐人。那些辉煌期在80、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并无突破反而有所倒退的前辈,还有那些跟风搞音乐,虽然挣到很多钱但仅是玩闹一时,并没留下什么东西来的小青年们,并不是主要选择对象。
此外我们将在推荐这150张专辑的同时盘点重要厂牌、每年的流行趋势,介绍专辑也介绍音乐人。为了公平起见,而且为了不至于反复唠叨,一般而言每位音乐人或每个乐队仅选一张我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专辑。同一位音乐人如果披了多个乐队“马甲”的,也仅选最具突破性的乐队的一张专辑。我们不得不如此克制,因为有些乐队实在太出色,其实巴不得带有感情色彩地将其所有专辑全部选入。所以,如果你觉得我们在某个年份错过了某张经典,或许该乐队后续更经典的专辑正在后面排队。
整个特辑将按年份逐步推出,每个年份中的专辑排名分先后。当然,每年入选的专辑数量并不相同。不包括EP、单曲、现场、合辑、精选集、电影原声等,仅记录录音室专辑。
本特辑仅针对欧美独立乐坛,并不包括中国的独立音乐。
那么,就此一同踏上时光隧道吧!
2000
年度关键词:Radiohead再接再厉继续当外星人,加拿大后摇重镇持续井喷,传统摇滚、唱作人、独立小清新从未消亡过,还有新金属的最后一搏。
1
Kid A
Radiohead
当不断重复的“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响起,是的,在90年代连续做出超一流专辑的Radiohead在本世纪仍延续着他们的传奇。《Kid A》和《Amnesiac》这对连续推出的“套装”专辑的历史地位到底哪个高或许还有些许争议,但《Kid A》作为紧接着《OK Computer》之后的一张专辑,其成功的风格转变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纪盘点中选择了《Kid A》的原因之一。
这张专辑里可以听到Thom Yorke喃喃的标志性人声,减弱早期吉他成份,有更多迷幻的、电子的东西加入,呈现出与《OK Computer》截然不同的听感,并且它的迷人程度并未下降。只是过去了3年,Radiohead便又找到了全新的节拍。
这张15年前公认的年度最佳专辑如今听来依然没有过时。《Idioteque》等曲目中体现出受到Aphex Twin等人的影响,《How to Disapperar Completely》中的弦乐如此直击人心,还有《The National Anthem》、《Optimistic》……这张专辑全程没有低潮。作为承前启后的作品,大胆向世人宣告Radiohead从来不会固步自封。曾经以为他们仅仅是英伦普通摇滚乐队的人错了,以为他们会走上傻大牌道路的人也错了。
除了音乐方面特立独行,Radiohead一直以傲娇的独立姿态闻名于世,话题性从来不缺。在本世纪,Radiohead率先让购买人自行定价从网络上购买专辑,Thom Yorke还率先通过BT付费销售专辑,与U2搭档苹果公司捆绑销售音乐作品形成鲜明反差。Radiohead乃真正的跨世纪天团。
2
Lift You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对加拿大派系后摇音乐爱好者来说,可能1997年才是真正的特殊年份:那一年,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以下简称GYBE)及其旁支的自主厂牌Constellation成立,同一年,GYBE发行了《F♯A♯∞》,蒙特利尔这个本世纪最重要的后摇重镇从此诞生。
Constellation自成立后,旗下便陆续发行了这群蒙特利尔音乐爱好者的多张专辑,2000年是一个爆发年,这一年Do Make Say Think、A Silver Mt. Zion、Ply pan Am、GYBE等全有动作,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当然是这张《Lift You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这张专辑是GYBE在取得此前90年代末一系列成功后紧接着的一次爆发,仅仅晚于《Slow Riot for New Zerø Kanada》一年。
它和GYBE其他作品一样,有着优美的旋律和极强的可听性,同时深邃隽永,从大气磅礴到小小民族风,你既能找到熟悉的东西,又处处发现出人意料的展开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乐队。他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这张区区4首作品的专辑能让你从头兴奋到尾。他们是世纪之交最具有创造力的音乐发明家、实验家,他们是这个时代真正自成一派的音乐人。大部分玩后摇音乐的后辈可以模仿Explosions in the Sky、MONO那样的爆破式大气乐队,甚至逐渐形成了后摇流派轻-爆破-轻的固定模式。但这些乐队却通常只能高山仰止GYBE,习得皮毛,无力模仿。
对GYBE的歌迷来说,他们的每张专辑都是杰出的,从中挑选一张最出色的非常艰难。除了90年代的那些作品,2002年的《Yanqui U.X.O.》同样值得一听,而2010年复出演出超快速的售罄门票和2012年复出之作《’Allelujah! Don’t Bend! Ascend!》获得满堂彩更是充分证明十几年时光流逝后,GYBE依然是该领域的班霸级乐队。
需要一提的是,GYBE队中Efrim Manuel Menuck等成员在GYBE同期另有组其他乐队,譬如A Silver Mt. Zion。他们2000年同年发行的专辑《He Has Left Us Alone but Shafts of Light Sometimes Grace the Corner of Our Rooms…》现在听来依然是丝毫不逊色于GYBE的深沉挽歌。此后该乐队一系列的专辑譬如2005年的《Horses in the Sky》等,也从不令人失望。
3
And Then Nothing Turned Itself Inside-Out
Yo La Tengo
Yo La Tengo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90年代《Painful》、《I Can Hear the Heart Beating as One》、《Electr-o-Pura》那会儿的三连击。早年的《Fakebook》已经足够出色,但90年代Yo La Tengo的那把连击直接让他们从出色升级到杰出。20多年后再翻出《Painful》,听上去依然鲜活,可以反复循环。
在盯鞋、Dream Pop、Noise Pop逐渐示弱的年代,他们从未停止过步伐,在30年的音乐历程中,他们忽而噪音实验,忽而甜美小盯鞋,忽而流行,也弄电影原声,在他们擅长的领域里,玩尽了各种可能性。可以说,不多听几张Yo La Tengo是无法把握住他们的节奏的,而要在同类乐队中找到高产如Yo La Tengo的,也几乎是没有。
比如步入本世纪,你会难忘2006年《I Am Not Afraid of You and I Will Beat Your Ass》中Sonic Youth气质的《The Story of Yo La Tengo》,也会被2009年《Popular Songs》题名迷惑,然后惊讶于刺激的收尾曲目,还记得2013年专辑《Fade》特别版的“浴帘”封套么?他们总是能在一张专辑内或者时间差得并不多的两张作品中便变幻出不同的气质,抒情、流行与小刺激并举。而《And Then Nothing Turned Itself Inside-Out》可能是他们爱情歌曲最多的一张专辑,轻快舒服、怡然自得的曲目很多。夫妻档做音乐,仙人的状态。很值得一听。
4
The Sophtware Slump
Grandaddy
成立于1992年、解散于2006年的Grandaddy为我们留下了多张出色的独立流行专辑。一点点小民谣,小柔情,还有主唱Jason Lytle那犹如亲人一般亲切、仿佛永远长不大的声音。Grandaddy时常用非常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他们的音乐,从技术上来说,比较一般。但Jason Lytle的声音就是如此叫人难忘,Grandaddy曾经翻唱过M. Ward的《Fishing Boat Song》,仅凭借声音就成功超越了原唱。Grandaddy可以随时拿捏歌词内容超俗的曲目,那种看穿尘世的气质大概只有Sparklehorse可以与之一搏。在特别依靠人声和所歌唱内容的独立流行以及民谣领域,Grandaddy因为有了这些天赋,成功脱引而出。最集中反映Grandaddy特色的便是这张《The Sophtware Slump》。里面有鲜活的东西,而且当时小悲切的情绪还没那么重。无敌的人声,蛮不一样的《Chartsengrafs》,安静如《Underneath the Weeping Willow》,小噪如《Broken Household Appliance National Forest》,啊,还有《Jed’s Other Poem(Beautiful Ground)》!许许多多可以让你在听一整天的理由。
到了2006年解散那年的《Just Like The Fambly Cat》,那声声“What happened?”仿佛是声声控诉。而Sparklehorse主唱Mark Linkous也于2010年自杀,再无迷离之音,谁又能陪我去另一个世界?
5
Stories From the City, Stories From the Sea
PJ Harvey
PJ Harvey这位69年出生的女子可能是英国同时代女歌手中最摇滚、最特立独行的一位,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她早在90年代就因为《Dry》、《4-Track Demos》尤其是《Rid of Me》等专辑奠定历史地位。打口一代熟悉的红人。非常可怕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她没有一刻停止脚步,每两三年都有新作,并且水准没有下降,持续着音乐创作的生命力,2007年的《White Chalk》和2011年的《Let England Shake》都依然是当年最受好评的专辑之一,水星奖如探囊取物。
这张2000年的《Stories From the City, Stories From the Sea》诞生于PJ Harvey三十而立前后,或许不是她最好的专辑(她太有持续创作力了,最好的到底是哪张无法定论),但这张专辑诞生在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人们尚未从绚烂的90年代里走出来,也还没有彻底准备好拥抱崭新的时代。PJ Harvey非常适合当时的人们。她看上去青春永驻,非常摇滚先锋,但她听上去有点“老派”。老派不是贬义词,老派意味着她的身上继承着老一辈摇滚音乐人的音乐传统,在2000年,GYBE是先锋、开拓者,PJ Harvey并不是。回望GYBE当时的专辑依然觉得新鲜,但回望这张PJ Harvey的专辑就觉得逝去的时间大于15年,已经嗅出沧桑的味道。
好在她做到足够好,能秉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表达自己意见的歌手也并不是很多。她毫无疑问甩开年轻时候的自己一个身位,在强手如林的网络时代巩固住了自己女神的地位。这张专辑中还有Thom Yorke的献声(《This Mess We’re In》),Mick Harvey(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Crime & the City Solution)和Rob Ellis等杰出合作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6
Goodbye Enemy Airship the Landlord Is Dead
Do Make Say Think
要选出成立于90年代中期的加拿大多伦多乐队Do Make Say Think最出色的一张专辑同样非常艰难。无论是2003年的《Winter Hymn Country Hymn Secret Hymn》还是2007年的《You, You’re a History in Rust》都无疑是当时的重磅佳作,Do Make Say Think如此严谨,以至于他们近20年的组队生涯中虽然并不高产,但也没有明显低潮。选择这张《Goodbye Enemy Airship the Landlord Is Dead》的意义在于这是他们走红、被外界广泛认知的开端。
他们和GYBE比起来不那么“煽情”,这不是一张情绪化明显的专辑,听者的情绪相对不容易带入。他们更注重技术,从他们的专辑比从GYBE的专辑里更容易找到后摇中人们熟悉的吉他和鼓点,Do Make Say Think走的是更为传统的路线。很显然,Do Make Say Think会有更多的模仿者。有兴趣的可以试试看《Goodbye Enemy Airship》。
话说,这支和GYBE一样人数比较多、演出或者录制专辑时人更多的乐队虽然也是从Constellation起家,但核心成员Charles Spearin等人回到多伦多老家,加入了多伦多最知名独立天团Broken Social Scene。关于Broken Social Scene,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7
White Pony
Deftones
90年代中期,在美国诞生了一种叫新金属的流派,该流派主要混合了Hip Hop和金属,还包括其它一些有些反主流倾向实则非常主流的流行元素。这股潮流在90年代后期非常走红,到本世纪初期几乎可以说是主流青少年市场最流行的音乐流派之一,包括Korn、Slipknot、Limp Bizkit、Linkin Park、Staind等,当年之红火,以至于不少新金乐队的专辑国内都有直接引进发行,销量还不错。这其中最核心的开拓者就是Deftones。作为一种偏向主流,后来发展得越来越讨好主流而变得没什么节操的流派,其中混着不少莫名奇妙的乐队,他们打着新金属的幌子,其实是借助Hip Hop的流行度,再混杂一些金属成份玩点小另类挣钱,红一阵,也就过去了。和这些乐队不同,Deftones是为数不多获得过好口碑的新金属乐队,其90年代的两张专辑《Adrenaline》和《Around the Fur》几乎可以看作是奠定新金基础的两张重要专辑。2000年的这张《White Pony》是他们从90年代延续下来的小高潮,或许也是新金属最后的辉煌,可以留给对这个流派好奇的群众日后考古。
时至今日,2013年新金专辑年发行量大约在40–50张左右,主要还是依靠已经成名的几个乐队发发专辑,热度退却,渐渐淡出视线。
2001
年度关键词:Garage复古,最后的浪潮,合成器的世界无穷大,靡靡之音、民谣和重型音乐也有施展空间。
1
Is This It
The Strokes
The Strokes是一个身份错乱的乐队,装成颓废少年的富二代。无论Albert Hammond Jr.多么成功地继承了老爹的音乐天赋,无论他的吉他和作曲水平多么高超,这个富二代团队还是无法选择地依靠主唱Julian Casablancas的个人魅力以及主唱Julian、吉他手Nick、鼓手Fab三人的超高颜值和各色八卦成为主流世界当仁不让的最红乐队。
Julian没睡醒的演出状态成为经典,他们朗朗上口的口语化歌词和好听的旋律帮助他们走红。更要命的是,Julian的简单歌词直指青少年内心,诸如“Two steps forward, then three steps back”、“The end has no end”,“Take it or leave it”,还有《New York City Cops》、《Someday》、《Hard to Explain》、《The Modern Age》等等,The Strokes世纪初的头两张专辑虽然都不足三刻钟,每首歌基本不足3分钟,却成了最佳的青少年代言人。朝气蓬勃,足够刺激,一举开启所谓的新世纪后朋、Garage复古浪潮。当时涌现出The Libertines、The Vines、Franz Ferdinand、Bloc Party等一堆受影响的乐队,红遍英国。而这股浪潮也是本世纪最后一股称得上是某种“浪潮”的集体性狂欢,此后的音乐世界被互联网冲击得七零八落,变得各自为阵,难以概括出统一的特征。大家化妆舞会玩玩,不再是全场撞衫的广播操比赛。
14年后再听这张专辑,依然感慨The Strokes竟然如此这般干净利落,既有朋克的冲劲又很时髦,贴近新时代少年内心又同时具有商业开发价值。Julian是话唠的好文人,他们不差钱,他们随心所欲。在2001年之后,还有《Reptillia》吗?还有《12:51》、《Is This It》吗?结婚生子之后连The Strokes的公子哥们自己都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像他们这样的新乐队在此后的十几年内并未再次出现。而如今的后朋和Garage重新回归到老乐队不断挖坟、实际上少人问津的状态,一年能诞生一个像样的后朋新乐队就超级不错了。
2
Circulatory System
Circulatory System
Elephant 6把他们的辉煌留在了90年代,组织中最杰出的代表乐队譬如Neutral Milk Hotel、The Olivia Tremor Control等都未能坚持到本世纪。The Apples in Stereo、Elf Power等坚持到本世纪的乐队也未能重现当初的盛况。但有一个乐队是诞生自本世纪的,那便是Circulatory System。论迷幻,这张专辑并不如The Olivia Tremor Control,Jeff Mangum在队中的作用也不如Neutral Milk Hotel中那么大,但Julian Koster、Jeremy Barnes等人的加入使得这队也算是大半个Neutral Milk Hotel了。或许这个团更像是Cloud Recordings、Elephant 6创始人之一Will Cullen Hart的娱乐,他拉起大伙儿一起玩,乐队人数上了两位数。新迷幻、民谣,他们可以甜到无法被群众广泛接受的程度,也可以迷醉你。和Elephant 6的其他大团派系乐队一样,堪称各种乐器的展示,口风琴、单簧管、吉他、贝斯、锯琴、小提琴、乌克丽丽、萨克斯风……完全不用担心层次不够丰富,从乐队名和曲目名开始就一头雾水,越往后听越入味,差不多《A Peek》开始就熟悉了节奏,欲罢不能。而《Symbols and Maps》等大合唱佳作简直令人飘飘欲仙。他们就像是在你眼前弹跳着招呼你去打开的宝藏箱。
Circulatory System同时也是Elephant 6散伙前最后的欢乐时光。虽然2014年重新复合并推出久违的新专辑,但声势远不如当年。
3
Let It Come Down
Spiritualized
新迷幻和所谓空气迷幻创始乐队Spiritualized最杰出的专辑无疑是1997年的《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然后不能忘记的还比如1992年的《Lazer Guided Melodies》。某些前身譬如Spacemen 3早在80年代已经叫人欲罢不能,而当时Jason Pierce是那么年轻,他简直是天才!在无与伦比的《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之后,Spiritualized于2001年带来逊色一些、但复杂一些的《Let It Come Down》。虽然是比不上辉煌的90年代,没有诞生《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I Think I’m In Love》这样的神曲,也远不如Spacemen 3迷幻(Spacemen 3的现场录音想来那真是嗑药的直观感受),但现在看来这张叫《Let It Come Down》的专辑也大约是Spiritualized最近15年内最棒的一张专辑。料加得有些多,玩得有些过火,参与音乐人高达115人,各种眼花缭乱,也算是一张不多见的杂交品种奇葩,在世纪之交闪现了一下,耀眼,但也就这样没了下文,玩过一次也就不再玩百人大杂烩了。Jason Pierce的路数真心难以捉摸。
而后Spiritualized虽然不断耕耘,但都差那么一点点气,再也不复当年那般惊艳。
4
B.R.M.C.
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
又是一支感觉应该诞生在英国的美国乐队。新迷幻、盯鞋、摇滚,还有Garage,浓郁的口感严重刺激着荷尔蒙,这个名字超长的乐队第一张专辑竟然就能地道得不行,够劲道、够黑暗,够摇滚,难以想象。《Red Eyes and Tears》、《Love Burns》、《Spread Your Love》、《White Palms》等曲目首首刺激,既有老派的东西,看得出向不少前辈学习过,同时又有自己青春的一面。而且双主唱的人声特别带感,整张专辑都没有弱项,特别适合各种燃情场面作为背景音乐。而《Whatever happened to My Rock ’n’ Roll (Punk Song)》之类歌曲立即让同年红到发黑的The Strokes听上去像高中生乐队还没上道儿,简直嫩太多。当时绝对想不到在Garage复古浪潮结束后,他们也转变了方向,曾经适可而止的布鲁斯成份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出现美国乐队才比较多会使用到的乡村民谣风,一点也不会叫人觉得他们适合英国。
这些举措或许是在复古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与大时代的发展方向脱节。在2003年的《Take Them On, On Your Own》之后,从2005年的《Howl》开始到2007年的《Baby 81》,是他们第一阶段的转变,到2013年的《Specter at the Feast》,他们已经和好口碑绝缘。不过因为受到来国内演出的刺激,他们在中国依然有很高人气。
B.R.M.C.在成功击出第一拳后竟然日渐找不到北,比The Strokes还要更加迷失,知名度不断下降,经济收入也比较成问题,叫人唏嘘。
5
Poses
Rufus Wainwright
话说本世纪初在加拿大各大颁奖典礼上最叱咤风云的男歌手或许是Rufus Wainwright,他也同时在Billboard、《滚石》杂志等美国主流媒体上获得超高口碑。这位出生于音乐世家的美加混血儿从小学习钢琴,古典音乐功底深厚,既能创作流行歌曲又能创作交响乐,玩玩电影配乐,弄弄莎士比亚戏剧。他有一副天生的浑厚好嗓子,擅长钢琴创作,在处女专辑《Poses》中就兼顾了旋律可听性、歌词深度和古典乐技巧,他非常轻松,行云流水一般,却已经带出不可思议的戏剧化承接和意想不到的惊人处理。而2001年他年仅18岁。专辑一出他便立即成为世人口中的天才、未来之星,其卓越的才华完全对得起同为歌手的母亲Kate McGarrigle和父亲Loudon Wainwright III。
Rufus Wainwright还是公开的同性恋,他在这方面的自我认知也被放入音乐创作之中,从不忌讳谈论自己的性取向。这让他也同时成为本世纪最知名的同性恋之一。
6
Confield
Autechre
英国IDM二人组Autechre是IDM鼻祖级人物之一。他们在1993年到1995年三年里面连出《Incunabula》、《Amber》、《Tri repetae》三张专辑,一举奠定江湖地位。进入21世纪后,他们依然保有着特立独行的气质,新世纪发行的第一张专辑《Confield》怪异、零碎,很难解释。需要从《Eidetic Casein》中辨别出旋律,从《Sim Gishel》中辨别鼓点。随时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声效打乱节奏,纯粹电子合成器的声音,搞不明白来路的、没有情感的声音,并不能那么快速地从中发现乐趣,无法带入情感,Autechre的音乐很多人持续性地表示无法理解,但其实《Confield》因为呈现出一种与其他音乐人完全不同的面貌一种新声音而显得特别有趣味。此后Autechre的音乐也一路高冷,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玩弄着电子设备,从《Quaristice》到《Oversteps》,再到2013年的《Exai》,一路狂奔。反倒是《Exai》听上去比《Confield》悦耳呢。
7
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
Low
成立于90年代初期的美国独立乐队Low是又一支生命周期比较长的独立乐队。不同于一般靡靡之音应该签约到4AD旗下去,这支乐队在本世纪初签约在美国知名氛围厂牌Kranky旗下,男声吉他手Alan Sparhawk和女声鼓手Mimi Parker的双人声搭配,他们既可以做出纯女声迷醉的《Embrace》,又可以男女声交替演绎《Closer》,丝丝入扣,绝对让你怀念那个4AD携手Dream Pop横行世界的年代。Low作为最为与Red House Painters接近的慢核Slowcore乐队之一,亦绝对不是简单靡靡之音,他们将低调发挥到极致,倘若去除人声部分,纯器乐方面也对得起Kranky的大名,还有和Dirty Three的合作《In the Fishtank 7》。
在《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之后的十余年里,Low还尝试做一些偏向乡村、独立流行等“周边”方向的尝试,并改投独立厂牌中的大牌Sub Pop,终于是登上主流榜单,并做出《The Great Destroyer》中的《Death of a Salesman》、《Grums & Guns》中的《Breaker》等在低调的大前提下,动听优美的作品,继续活跃在独立歌坛。
8
Discovery
Daft Punk
在盘点21世纪的前15年音乐的特辑中,怎能没有Daft Punk?电影《Tron》中由Daft Punk担任DJ的虚拟世界酒吧简直是21世纪最酷炫的酒吧,在互联网时代,在所有科幻幻想的背后,Daft Punk是最佳的背景音乐。2013年一张《Random Access Memories》让他们带着头盔走上格莱美,所有人都怀念起被Daft Punk统治的Disco舞厅。90年代一张惊人畅销的《Homework》是开端,这张《Discovery》那“One More Time”一起,就像是给法国House下了定义。这是教科书一般的专辑,无尽玩乐和无尽可能性,《Digital Love》、《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Superheroes》都带着时代烙印,曾让无数人一遍遍循环。今天再听一遍就像是回忆少年时看过的第一部科幻动画那样甜蜜和不可思议。许多年后LCD Soundsystem将要唱起《Daft Punk Is Playing at My House》,Joseph Kosinski将要表达对他们的爱,Arcade Fire将要“假装”他们担任演出嘉宾,国人无数次怀疑和猜测Daft Punk空降地球。
9
Songs in Red and Gray
Suzanne Vega
1959年出生的美国民谣女歌手Suzanne Vega从青涩的80年代走来,多少年不变的是清澈的木吉他声和更加纯净的女声,即便今年在55岁年龄上发行的新专辑《Tales from the Realm of the Queen of Pentacles》,依然是那永远不变的少女声音,不得不惊叹她保养得相当好。
Suzanne Vega发片速度并不快,但每张都是精雕细琢,在步入40岁和前夫离婚后,她发行了这张《Songs in Red and Gray》,诉说着一个女人的那些事。Suzanne Vega是真正出色的民谣女歌手,凭借着简单的吉他和弦,她可以玩出丰富多彩的悦耳旋律,而且有特别好的歌词功力,有着自己要表达的意见和观点。难能可贵的是,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2003年,曾经有一张《Retrospective: The Best of Suzanne Vega》特别常见,那张专辑不失为进入Suzanne Vega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10
Sound-Dust
Stereolab
来自英国的Stereolab是90年代的立体声之友,最早被成为后摇的乐队之一。但是听“传统”苦大仇深后摇听习惯了的新听众咋一听Stereolab早年的专辑譬如《Emperor Tomato Ketchup》一定会震惊,为何后摇会从如此多变丰富的新鲜状态变成日后的僵化守旧?
现在看来,用后摇来形容Stereolab应该是因为他们过于不墨守陈规,想不出其它词汇来形容了吧。受到Krautrock影响的Stereolab尝试过独立流行、实验摇滚、艺术摇滚、电子、Dream Pop等各种各样的风格,这张21世纪初期的《Sound-Dust》就和《Emperor Tomato Ketchup》截然不同,是一张以独立流行小清新开场的作品,但是又穿插各种其他好玩的,譬如《Baby Lulu》中段、《The Black Arts》开头,Stereolab能随时随地静下心来玩,倒也是别具一格。先锋也并不是说要躲避流行,你说对不对。
11
Mutter
Rammstein
德国战车(Rammstein)是新德国硬核(New German Hardness)的代表乐队。他们不是这个流派的开创者,也难以确保是工业金属中水平最高的,不过却显然是群众基础最广、最走红的之一。不唱英语还能红遍天下的乐队并不算多,Rammstein是其中一个。《Reise, Reise》之类的作品真心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气质。《Mutter》是他们口碑最好的专辑之一,对喜欢他们的人来说,这张足够销魂。
Rammstein最销魂的可能还是现场演出。戏剧化的表现和难以置信的舞美效果让看他们的演出不是一般性看几个糟直男甩头那么简单。通过现场演出,他们简直像是在进行某种宗教传播,极度震撼,极度高潮,极度洗脑。
刊于《通俗歌曲》2014年10月号,未完待续
第一辑:2000-2001
第二辑:2002-2003
第三辑:2004-2005
第四辑:2005-2006
第五辑:2007-2008
第六辑:2009-2011
第七辑:20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