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这个人口规模大约只有上海四分之一的“小”国家在音乐方面一点儿也不缺兵少将,已经有多支丹麦乐队来过中国巡演,并且几乎每支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凭借销魂人声和优美旋律签约主流厂牌的大牌独立乐队Mew、来过2次中国的融合创新派独立乐队Efterklang、主唱风骚高仿Nick Cave的Iceage,这其中不得不提丹麦后摇乐队The Seven Mile Journey。他们2015年来中国演出的时候取得空前成功,可以说趁着中国后摇热的东风,挤爆了上海的MAO,人气几乎可以说超越了资历更深的Mogwai、The Album Leaf。如此这般风风火火地在亚洲觅得知音,今年他们展开新专辑《Templates for Mimesis》巡演时果然率先想到中国,送来又一次幸福。
The Seven Mile Journey成立于上世纪末,除掉同名DEMO合辑,真正的全长专辑却要从2006年的《The Journey Studies》算起,可以说他们完美地错过后摇最黄金的岁月,却正好踩到后摇在中国热度腾飞的这十年黄金期。他们的音乐保留着大量被普遍视为后摇传统的那些因素,每张专辑都有一个完整的主题,且不超过6首歌,一首歌十几分钟是常态。他们的吉他非常有气势,偶尔辅助钢琴等。艰涩、抽象是他们的标签,低调、寡淡是他们的行事作风。他们或许是最珍视传统的后摇乐队之一,也同时是最具有自己风格的后摇乐队之一。他们的音乐里埋着动听的旋律,层次丰富的转承,却又格外严肃。一种由内而外透出来的严肃,不明觉厉。他们更像需要坐下来认真聆听的古典音乐,而非寻求一时刺激和快感的那种流行音乐。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内敛的他们是个异类。
他们有着总是清一色的封面设计,以玩弄标题字母游戏为核心任务的多款音乐录影带,更新频率低到几乎不会多说一句的社交账号。此外他们极少接受采访,几乎绝迹于英文音乐类网站,没有八卦绯闻,毫无娱乐性。他们树立起来的形象几乎可以说是当今清道夫。你会发现他们是如此纯粹的乐队,认认真真谱写曲子,在舞台上用扎实的吉他来表达一切,没有多余的话,没有酷炫的舞台视觉效果,十几年来都用音乐说话,不曾变过。早在《The Journey Studies》时,就留下了《Passengers Log, the Unity Fractions》、《Theme for the Oddmory Philosophies》等多首经典曲目。10多年来保持着一贯的风格和水准,专辑不曾有过质量起伏。
10月7日发行的新专辑或许是他们又一个创作高峰,此乃历时5年的全新创作,再次以超长篇幅挑战着听者的耐心。这是苦大仇深流爱好者的福音,也是另一批听众无法接受后摇的原因之一。在音乐创造力上,偏向传统的The Seven Mile Journey实际并不具有先锋性。
我们趁着The Seven Mile Journey发行新专辑的机会,很难得地采访到乐队,谈了谈新专辑的创作,还有他们音乐中那些晦涩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Q:新专辑发行距离上张专辑已有5年多,这在你们是不多见的。你们曾在去年的访谈中提过希望去年秋天发行的专辑是不是就是这张《Templates for Mimesis》?是什么事情让这张专辑的发行时间一再延后?
The Seven Mile Journey:是的,我们去年提到的就是《Templates for Mimesis》这张专辑,虽然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但是考虑到巡演日程和专辑故事结构,我们选择延后到2016年发行。
Q:这是你们首次和Dunk!厂牌合作。这种音乐节旗下厂牌和普通独立厂牌相比,合作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多年来我们只和某几个独立厂牌合作过,所以很难说整个音乐工业里的常态是怎样的。不过Dunk!已经关注并支持另类音乐(Alternative)许多年了,为另类乐队搭建了一个提升曝光率的舞台,我们很荣幸成为他们厂牌旗下的一员(注:The Seven Mile Journey曾在比利时著名后摇音乐节Dunk!音乐节的舞台上作为主要受邀乐队演出过多次)。
Q:Fonogram最近5年动作比较少。这是丹麦后摇大局面的反映吗?
丹麦是一个相对而言挺小的国家,所以后摇音乐在这里并没有很多受众。考虑到这种情况,Fonogram过去几年发行的专辑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Q:《The Oddmory Principle》是你们继2006年《Theme for the Oddmory Philosophies》后第二次以“Oddmory”为主题进行创作,“Oddmory”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你们一直喜欢的主题?
我们所有的专辑、歌曲和视频都是我们个人体验的一部分,我们所有的主题和故事也都是如此。如果你看了我们的视觉设计和视频,尤其是4支已经发布的配合这张专辑的短视频,你能看懂这个故事并理解“Oddmory”的含义(注:4支超短黑白文字游戏视频可在Youtube上看到)。
Q:《Substitues for Oblivion》是一个非常容易进入的开头,不沉闷,甚至可以说很悦耳动听,主旋律一下子就能记住。一首关于“无意识”的作品有这样的效果好像很般配。你们认为艺术作品追逐无意识状态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感谢你如此描述这首曲子。追逐无意识状态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加之考虑到这张专辑的故事,有充足理由以这首曲子和这个名字开头。
Q:你们这次的主题比过去又抽象不少。标题里都是公理、准则、使用说明之类,很想听你们自己介绍一下这些观念、准则到底是什么?而什么又是模仿(Mimesis)?
我们的灵感经常来源于对每天日常行为和事件的观察和理解,再结合一些在此之前发生过的情况。模仿一部分日常的生活是这张专辑最大的灵感源泉(注:Mimesis是希腊语模仿的意思,源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认为艺术是对自然世界的模仿,是非理性的)。
Q:虽然你们的主题通常很抽象,有意思的是总有听众表示你们的音乐让他们眼前浮现出很多具像画面,而且千奇百怪。这是不是你们想到达到的效果?
我们很高兴听到这个,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一切都对个人体验呈现开放姿态,给每位听者机会,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讲述者,音乐和视觉文本都是这个目标。
Q:你们为什么喜欢创作篇幅很长的作品?刻意所为还是随兴所至?有没有发生过原本打算写10分钟,意犹未尽,写着写着变成15分钟甚至20分钟的情况?
所有的曲目都从一个核心的故事结构开始,但我们脑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长度。曲目长度是在创作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Q:有些严肃的后摇乐队创作的作品会越来越有古典乐的味道,而且会选择与交响乐团合作。你们如何看待摇滚与古典乐之间的关系?会与交响乐团合作吗?
近年来这两种流派的融合产生出了一些非常出色的音乐。尽管我们现在没有和交响乐团合作的计划,但或许会在下一张专辑中融入更多受到古典音乐启发的元素。
Q:如今能做背景乐的作品越来越流行,比如作为电影配乐,工作学习或者跑步健身时当背景乐等等,需要停下手中事务坐下来聆听的严肃音乐比较少,大家好像也没时间。你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恰恰融合了人们在模仿、公理和追逐无意识状态方面的发展。
Q:多年来你们专辑封面上的剪影并不是完全一样,其中有2人悄悄变过站姿。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封面上的轮廓变了一点,是为了让专辑能符合乐队成员变动。只有两名成员变过,另两人在乐队成立时就入队了。
Q:在封面上始终印着人的剪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就是乐队成员的剪影,仿佛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要一起创作到永远的决绝,而你们确实坚持了下来。这种默契来自哪里?什么是你们之间的纽带?
这一切基于我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一起创作音乐,并且为这段尚未完成但已选定的旅程和真实生活带去各自独创的部分,直到整个旅程的故事被讲完并展现出来。
Q:你们心中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生理和精神上的模仿都很重要,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东西。
Q:你们一直很低调神秘,能不能介绍一件发生在你们身上的趣事?
我们总是让乐队成员身处幕后,因为我们想要让独立听众对The Seven Mile Journey的体验由我们的音乐支配,尽可能不要被其他事情分心。这让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音乐产生自己的主观理解。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往这方面靠近。
Q:中国观众的热情在你们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有什么话想对中国听众说吗?
我们非常欣慰,也非常感谢去年巡演上中国观众对我们的支持和反馈,很期待我们十月份的第二次巡演。我们扩充了曲目单,因为很多人认为上次巡演错失了《Passengers Log, the Unity Fractions》,这次我们加入了这首歌(注:采访时巡演尚未开始)。
刊于《通俗歌曲》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