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2014 年鉴|另一种关注

九间

和往年一样,另一种关注聚焦在这一年获得关注比较少的专辑上。这些专辑很少出现在主流独立音乐媒体上,或者几乎不在各大媒体年末最佳专辑榜单上。这些音乐人签约在独立厂牌下,他们有的年轻有的饱经风雨,有的见识过名利有的还没有。他们都忠于自我,他们的音乐有着强烈的个人烙印,在自己的天地里尝试着做出不一样的音乐来。

While Winter Whispers

Lullatone: While Winter Whispers

日本名古屋二人组Lullatone的这张专辑《While Winter Whispers》发行于2014年的2月,契合发行时节,选择冬日主题,在那个严寒的冬季带来温暖和愉快的感觉。他们还在Bandcamp上书写了聆听指南,拿着咖啡杯暖手,围着遮到鼻子的围巾,看着呼出的气变成云朵。曲目内容也包括摊着书睡着,雪花等等。《A Little Song About Snowdrops》充满童趣,叮叮当当模拟雪花飘落,最为出色的《All the Optimism of Early January》舒服悦耳,有着新年的味道,这张专辑或许能抵御严寒带来的抑郁,令人心中明媚。在2015年的冬天,这一套依然行得通。

Lullatone组队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温婉小清新的风格,五年前大热的音乐应用Dropophone即出自他们之手,用户可以在应用中用这些彩色小雨滴创作自己的Lullatone曲目。他们的音乐风格涉及电音、氛围、流行,除了创作专辑外,为广告、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配乐,他们的创作跨越艺术流派,热衷多方面的尝试,是日系小清新的典型。

Aaron Martin: Comet’s Coma

美国音乐人Aaron Martin在2007年出道的时候名不见经传,只是一名有前途的年轻人。他几乎每年都出专辑,一直在创作新作品,时至今日,名气却依然不能算响亮。

从小孤僻的Aaron Martin可能迟早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他11岁开始学习吉他和鼓,后来为了学习小提琴报考了音乐学院。他会多种乐器,此后又对录音产生了兴趣。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经是全能型选手,这让他在氛围、电音、新古典方向不断做出尝试。在今年和Joseph Angelo合作的专辑《Black Vines》里,他使用了磬、小提琴、贝斯、弓镲、锯琴、钟琴、班卓琴、滑管电吉他等诸多乐器,《Fields Burning at Dusk》真能听出燃烧的味道。

今年的个人专辑《Comet’s Coma》中,Aaron Martin一人包办了创作、录音、演奏,演奏的乐器超过15种。这让他的专辑层次分明,尤其《Comet’s Coma》,多乐器重奏制造出的层层叠叠很好地将彗星拖着彗发丝丝拉拉飘过的状态描绘出来。《Poured Out, Pulled Under》的浅唱低吟、动人的《A Narrow Clearing》无不令人动容。整张专辑如封面上跳芭蕾的女孩一样优雅怡人。

Sea Island

Loscil: Sea Island

iso50上的试听

第一首《Ahull》就听出变化。Loscil带来更严肃紧凑的氛围,荒芜的海边有风袭来,一下子给专辑定下基调。随后有女声,有更复杂的变化,Loscil在用一张专辑的长度描绘风景。带你入画,用他外表冷静内心火热的情绪包围你。

Loscil的专辑一直特别迷人。Loscil像Kranky旗下不少极简氛围专辑那样简洁明了,却有着能将你一把拉入其中的魅力。当年的《Plume》、《Endless Falls》、《Sketches From New Brighton》等都同样用音乐来画风景画,也同样都是少人关注的佳作。Scott Morgan说很感谢Kranky慧眼识才,其实是Loscil非常适合Kranky的风格。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Scott Morgan还有一个身份是担任Destroyer的鼓手。他一直在多个身份中切换,一如Destroyer中的其他成员。他喜欢作曲,喜欢继续画风景画,他也特别喜欢制作。

Gidge: Autumn Bells

这是Gidge的处女专辑。Gidge由来自瑞典北方城市于莫奥(Umeå)的两个小青年Jonatan Nilsson和Ludvid Stolterman组成。那地方天寒地冻,有广袤的森林。他们会在森林里采样,在大自然中搜索灵感。他们接受HMWL采访时说,这张专辑中的大部分声音在Ludvid Stolterman老家附近的森林里录音,他们用森林的自然之声作为电子音乐的背景墙。他们想通过音乐讴歌森林,讴歌他们的家乡。他们想要让听众置身于一个没有故事的世界,只要倾听和感受。如果仔细听,你确实可以在这张专辑里听到森林的气息。在黑胶的A面,听者被大自然包围,《I Fell In Love》是个小高潮,质朴但又有很多好玩的声音,森林当背景不是假的,有流水有虫鸣,也更氛围一些。B面好玩的声音要少些,像《Fauna, Pt II》、《Huldra》就是比较带感的电子乐,虽然其实也不错啦,却不如A面有特色。不过收尾的《Norrland》又重新变得迷人,这首里面能听到森林中的好几种鸟叫,还有一些存心拟声的特效,户外录音带来的杂质反而成为他们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处,让乐曲听上去丰满有趣。仅数字版的两首作品有些跳出整体气氛,果然是不应收录于黑胶专辑,衔接不是太好,单独听倒是还不错。抛开不成熟的部分,整张专辑仿佛将你带入一个神秘的旅程,十足有感。不知道除了拿家乡作为主题外,下一张专辑他们会怎么玩?

Tuatara: Underworld

来自美国西雅图的乐队Tuatara是一支成立于1996年的超级乐团,成员来自R.E.M.、The Minus 5、Critters Buggin、The Chills、Screaming Trees等乐队,个个都是精英,核心成员之一Barrett Martin就参与过R.E.M.、Screaming Trees、Queens Of The Stone Age等多支老牌乐队经典专辑。他们自成立之后起先陆陆续续有在出专辑,不过这一回隔的时间比较久,上一张专辑要追溯到2008年。《Underworld》是他们时隔多年后的首张新专辑,还特别邀请到Pearl Jam成员,星光更加璀璨。Tuatara一直作为R.E.M.的B线旁支乐队出现,如今又成了Pearl Jam的B线乐队。

在这张专辑中,他们玩得特别花式,作为融合爵士风格的实验乐队,乐队成员又是“出处”五花八门,在新专辑中自然是各出奇招,分分钟不让人省心。或许会觉得新鲜度不如他们过去的专辑,但这绝对是今年值得一听的融合爵士专辑,感受前辈如何以放松的心态来做一张纯玩的东西。Tuatara曾经也签在Epic旗下,回到小厂牌让他们特别放松,一种在R.E.M.中不会获得的轻松。

Blueneck: King Nine

2010年的《The Fallen Host》好像还在耳边回荡,《Weaving Spiders Come Not Here》什么的当年特别走红,但是你现在回忆看看,让Blueneck有如此高识别度的反倒不是所谓后摇的经典套路,而是他们那把跟Kyte都走到一个路子上去的、很流行气质的人声和优美旋律中透出来的多情,大气和跌宕起伏与Blueneck不划等号。然后就有了2011年的《Repetitions》,再到今年的《King Nine》,Blueneck的关注度居然是在下降的。新专辑《King Nine》其实还是值得一听的,一开场就“You hold me down”人都要软掉了,柔情似水,整个温吞吞的,很舒缓,《Sirens》后半段无人声部分的变化很精彩,《Man of Lies》玩了一点点小花儿,《Father, Sister》也是这路,换个话筒稍微变点声搞点变化,但《Broken Fingers》真的不是流行小品吗?这样真的好吗?不过《Spiderlegs》如果去掉人声就是特别好的氛围作品,所以虽然这幅嗓子慢下来听着居然特别Maximilian Hecker,但背后音乐的层次和丰富度还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怎么变,再流行一点也好,与后摇撇清关系也好,更软性一些更好,你总还能清楚地认出Blueneck来。一个是Duncan Attwood的人声,人声会在Blueneck占据重要地位,这一点好像长期都不会变;另一个重要的点是Blueneck的作曲。不管下回玩什么风格,他们找到了能让情绪逐渐舒展开的方式,那种不紧不慢的柔情贯穿他们整个音乐创作,在玩后摇的时候是这样,氛围加重的时候也是这样,而且愈发清晰。你可以感受得到,他们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才能让乐队扬长避短,寻找着更妥帖的表达方式。这就有了好像必须要有的一张专辑:《King Nine》。

Piano Nights

Bohren & der Club of Gore: Piano Nights

成立于1992年的德国爵士乐团Bohren & der Club of Gore年初的时候带来了第8张专辑。用Pitchfork的话来讲,这张专辑和他们的前几张专辑听起来都是一个调调,而且据说这可能是这几个慢工出细活的音乐人最后一张专辑。这类爵士有着非常非常缓慢的节奏,慢到不习惯这种氛围加Dark Jazz的人会觉得仿佛是搞错了黑胶转速,正在减速播放。但他们是越嚼越有味,如果不是性子太急的话,这张叫《钢琴夜》的专辑很适合放来慢慢泡着,会有甘甜的味道。

Bécs

Fennesz: Bécs

奥地利帅大叔Christian Fennesz的又一张新专辑。Fennesz说来并不需要“另一种关注”,他已经有了公认的江湖地位。他是Glitch领域的领军人物,虽然稍晚加入那场90年代的变革,但Fennesz在21世纪做得足够好,目前RYM上Glitch流派分数最高的专辑还出自Fennesz。Fennesz曾经带来两张出色的Glitch专辑:《Endless Summer》和《Venice》,但2008年的《Black Sea》之后他虽然确实也做了许多作品,但已经足足6年没有发表过单人的正式录音室专辑了。这张让人久等的《Bécs》一经推出便获得各家媒体的一致好评——虽然关注他的媒体并不多。玩实验电音在噪音领域折腾,过了这么多年依然是很小众的事。

Fennesz在实验电音方面很有长处,失真、噪音、采样都特别有趣,《Static Kings》是一个惊人的开头,这首作品的编曲简直叫人神经错乱。紧接着的《The Liar》实打实,《Sav*》与之比肩,白噪加上氛围演绎,如封面一般错乱迷离,整个体验异常丰富多彩,不是在品单一口味的冰激凌,如坠玻璃构成的变幻多端迷宫世界。此外还有其实很流行的《Bécs》和最后小清新收场的《Paroles》,即便是《Paroles》这样的吉他独奏终曲也有失真和各种效果包装一番。你不能拿这张专辑和当年的Fennesz比较,但这张专辑放在2014年来说,是明显被低估了的。


刊于《通俗歌曲》2015年1月号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