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回顾(国家馆篇)
转眼上海世博会就过去了,留给上海发达的地铁和永久的安检。终于得空,在今年还没过去之前概述一下我去过的几个世博场馆,以及一些见闻,起不到导览作用,算留个纪念。
英国馆外景
英国馆
★★★★★ / 个人喜爱指数:99
闹不明白英国人怎么就那么创意无穷。一个房子,居然是一堆种子,外部随风摇曳,内部中空,不过是种子的另一面。外面高低不平的区域是包装纸,展品基本全是绿色植物,在包装纸的外围墙壁下,文字好些都写在头顶上,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走入房子内,发现没有东西;走过包装纸,不知道的还以为旁边是绿化地带,而不是核心展品,以至于出了馆顿悟到:英国馆没有东西!
所以这个设计前卫的植物园得到完全两极的评价。英国人早就超脱了。如果他们像意大利人一样罗列自己的“特色”,那真是罗列不完。英国人已经不屑于做这种事情。他们也无所谓玩弄国家文化,营造意境。他们找了一个很好玩同时很简单的主题。琳琅满目的种子看得我既兴奋又眼花。这种兴奋基于对植物基本的感受和喜爱,没有任何强迫大家接受英国文化的意思,但不论喜欢与否,有些馆可能已经开始令人淡忘,但英国馆你肯定印象深刻。更好玩的是,英国人除了很实用地介绍各种植物的功效外(比如有利睡眠、改善记忆,从实用角度推荐居民朋友们在家自行栽种),还介绍了一些未来的植物(比如真菌类植物制成的电脑,于是桌子上爬的就不是各种电源线而是各种蘑菇)。只能说,不老实的英国人又一次科幻了。
世博会快结束时英国馆还把这堆种子全部拍卖掉,和瑞士馆贩卖小红球的行为类似,不可谓没有经商头脑。西班牙馆的巨大娃娃只能捐赠给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而别无他用。差距啊!
此外,英国这次世博会宣传力度最大。各种线上线下活动,还投放了大量的Google关键词广告。没有其他馆像英国人那样。
俄罗斯馆
★★★★ / 个人喜爱指数:98
俄罗斯馆是个童话世界般的植物园。整个展馆中心是个喷水池,头上是外太空,宇航飞船什么的,四周是桃子、牵牛花、蜗牛、蓝莓、草莓、蜻蜓……桃子跟个马车一样大。简直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展品主要是儿童想象画以及根据儿童想象画搭建的彩色立体模型。比较难以想象,俄罗斯原来是最童真的国家。
墨西哥馆
★★★★ / 个人喜爱指数:95
墨西哥馆可能是最有涵养和文化底蕴的场馆。墨西哥馆出人意料地通过艺术品来介绍墨西哥的风土人情。所有艺术品都按照墨西哥历史、墨西哥风土人情等展览主题划分,而非那些国家间艺术交流常见的按时间顺序排列。于是弗里达的作品出现在场馆内的展出目的只是为了介绍墨西哥的民族服饰,在布展位置和作品介绍中,并未大肆宣扬弗里达的成就。完全有别于法国无目的、无主题地堆砌作品,并从布展到文字介绍标榜作品成就的做法。更强大的,从玛雅文化遗迹到弗里达画作,均为真迹。墨西哥并未如法国和丹麦那样在电视媒体中疯狂宣传,也没像荷兰那样以赝品代真品。这些国宝级作品其实都是首次现身沪上,有些是首次现身中国,如果大书特书一番,其实也合乎情理。由此足见墨西哥的低调。
这些艺术品贯穿整个墨西哥馆,占据馆内绝大部分位置。除此之外就是墨西哥餐厅和工艺品出售点,出售的作品大多也是墨西哥风土饰物、弗里达作品周边等,感觉很像一个美术馆的周边店。商业气息薄弱。除了赞助商列表,根本找不到专题性质的品牌推介。大力推荐墨西哥商业的宣传片被放在了馆外入口处,与核心展区隔离开来。需要提一下,墨西哥馆是唯一一个建造在地下的场馆,地面上只看见风筝,以及墨西哥馆标牌。然后有一个下沉式入口,参观者必须在地面上排队,然后走下台阶,方能走入位于地面下方的大门。宣传片就是在大门上方的大屏幕上播放的。我去的那天有夏季特大暴雨,还有台风,但这个下沉入口设计良好,排水能力强,虽然整个台阶到入口部分完全暴露在外,按照水往低处流的事实,理应有积水。但在地面上已经有积水的情况下,下沉入口丝毫不见积水。馆内更是环境宜人,丝毫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与之相比较,半室外或完全室外的荷兰馆、新加坡馆、丹麦馆就不能适应上海炎热而漫长的夏季。需要爬陡坡的丹麦馆、需要走楼梯的新加坡馆,或者有路面高低错落导致多人摔倒的南非馆等,就相当不替游客考虑。
智利馆
★★★★ / 个人喜爱指数:90
原木,大量的原木构成的圆形空间,男性和女性的象征,整个展馆仿佛孕育着新生命。进去了就不想出来。
荷兰馆
★★★★ / 个人喜爱指数:80
荷兰馆去了2次。荷兰馆是唯一一个开放式场馆,展品都放在小窗格里,颜色艳丽,从顶上看下去,整体是个小花朵。这是我看到的民族特点和展馆最完美结合的展馆。作为全球第一个允许安乐死的国家,全欧洲最公开化、合法化嫖娼的国家,全球第一个合法化同性恋结婚、并承认同性恋生育的国家,作为拥有欧洲历史最悠久港口之一的国家,作为曾经的欧洲中心,荷兰极有可能如这次的展馆一样,其实是世界最开放国家——至少是世界最开放国家的有力竞争者。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国家,在世博会上体现于英国馆的最佳拍摄地其实是荷兰馆的露台。没有亲临现场很难想象一个国家馆自己没个外形,竟然是个以景借景的地方。
阳光灿烂,淡定开放,以及兴高采烈都被很好地展现了出来。荷兰的街道、橱窗文化、和人文艺术(miffy、凡高什么的)、高科技,等等,在这里都能看到。主要的失误大概是没想到中国人会虐待可怜的羊群雕塑(又是很好玩的雕塑群,除了成年羊之外,居然配备了一只小黑羊,以及一圈小羊羔),甚至在荷兰馆的阴头里睡觉什么的。
比利时-欧盟馆
比利时部分:★★★★ / 个人喜爱指数:85
欧盟部分:★ / 个人喜爱指数:0
正巧比利时是当前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不得不搞个比利时-欧盟联合馆。
欧盟馆很垃圾。两个大星星欧欧和盟盟就和上海地铁吉祥物畅畅一样雷人。赛海宝。最大的利诱是法航的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欧洲双人游。其他没啥好说的。
比利时部分和欧盟部分形成鲜明反差。比利时部分内容夯实,且因为有“真凭实据”,绝无空话套话。比如在介绍比利时各大城市时,由帅得一塌糊涂的男性杂技演员扮演比利时著名画家马格利特名作《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中的形象,穿黑衣戴黑色圆顶帽,辅助青苹果展开剧情,以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展现比利时各个城市的风貌。艺术化、生动化地表现了城市特点,不需语言,就把事情讲清楚了,还有模有样,有剧情,老少皆宜,很好看。这是世博会上我最喜欢的宣传片。
如果游客不要步履匆匆,停下脚步看一下比利时顾及方方面面的展品、精致的视频、以及详细的说明,会发现比利时馆虽然外观简朴,内部结构也没啥稀奇之处,但展览内容做得细致到位,从艺术家、皇室成员、到海宁、小克,都占一席之地,不管你是否了解比利时,多少可以长点见识,而不会觉得内容空洞不知所云。且有免费饼干和巧克力品尝,有巧克力雕塑可看。小朋友应该也会很喜欢比利时的丁丁和蓝精灵。
西班牙馆
★★★ / 个人喜爱指数:90
西班牙馆第一个展厅是个山洞,这是整个世博会上我最喜欢的一个展厅。所有我们知道的关于西班牙的美妙回忆都被融合在这短短的视频和弗拉明戈舞蹈中。西班牙独有的弗拉明戈舞蹈,奔牛节,毕加索和他的《格尔尼卡》,建筑,西班牙足球(世博会期间恰好世界杯夺冠,大力神在西班牙国家馆日惊现上海),纳达尔大力击球,广袤的内陆地区(估计是拉曼查地区),历史人文,自然风貌,从女舞蹈演员的舞蹈起,至头上悬下人骨,到纳达尔击球结束,西班牙是欧洲著名的阳光充足地区和各民族各文化混杂地区,所有的激情,只让人心跳加速,热泪盈眶。
不过,第2个展厅的视频就很不激动人心,最后的巨型娃娃更加不知所云。
西班牙馆失败点:
1. 没有考虑上海的自然气候。竹编的外部很好看,几乎是外表最好看的展馆。但由于该竹编没有做任何处理,根本顶不住上海烈日的烧烤,到了7月份已是枯草一片,整个场馆的颜色都不对头了,到了10月,看上去甚至有点恶心,很不靓丽。
2. 过于强调意境,没有任何说明。这当然是西班牙人的性格罢,他们懒得多解释。以至于我参观时听到“踢踏舞”真不错的感慨。对于大部分对西班牙缺乏基本认识的国人来说,最吸引他们的或许只是巨大的娃娃。他们看过了,只是留下基本概念,而这些短促的影像如果不能勾起你记忆中的印象,是无法让你进一步了解西班牙的,可能都无助于改善西班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其宣传作用可能还不如世界杯夺冠。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同样有这样的情况。
3. 空间利用率太低。低到一定境界。这样的面积和高度,都没弄个小错层出来,很快就出来了,除了头一个山洞,后面参观起来好匆匆。
由于无法始终如一地贯彻西班牙的人情风貌,故这是一个留有巨大遗憾的展馆。它明明可以做到更好。
葡萄牙馆
★★★★ / 个人喜爱指数:92
我个人很喜欢葡萄牙馆。在展品有限的小型馆里面,葡萄牙是最精致、舒服的。馆造得很到位,葡萄牙的特点都靠这个馆来自行述说。。葡萄牙人以前偷盗多少东西,他们不说,他们拿出我们清朝馈赠的礼品,以表示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多么要好。并展出最早的中葡字典等文物。葡萄牙馆很小,主要就是不多的文物展示,以及一个空的厅,播放一段以金木水火土为主题的葡萄牙宣传片。很要命的是片子拍得不错,介绍了他们的木材很好很环保——葡萄牙馆就是木制的,一把火烧了什么都不会留下,号称近乎零污染。还很自然地介绍了他们的音乐、足球、灿烂的阳光。有些细节需要我们反思。比如他们介绍葡萄牙人热爱足球,不是说以C罗为核心(虽然他雌头怪脑地出现了),而是介绍有多少葡萄牙人投身足球运动,有多少人在进球。购物区还有人见人爱的蛋挞。
澳大利亚馆
★★★ / 个人喜爱指数:89
澳大利亚馆外表朴实,内里很有料。通过卡通形象的雕塑,展现了澳大利亚不长的文明史。即便是头顶上不属于展览内容的灯,也辅以剪纸风格的雕式,相当注意细节。最后在类似马戏舞台的圆形场子里,一个雕塑式、升降台式的360度多媒体弧形旋转升降屏幕“互动演出”引起观众阵阵欢呼。虽然内容有呼吁大家移民澳大利亚的嫌疑,但表现形式无疑是众多“放片子”展馆中最棒的。很多场馆用3D形式表现一个毫无创意的宣传视频,远不如澳大利亚用一个剧场演一部片子的做法。在购物处,你即便不消费,也可以不排队就大摇大摆地到澳大利亚餐厅坐坐,头顶上是巨大的澳大利亚海底植物,气氛很惬意,还搭配免费的空中潜水表演可看。整个场馆以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三个小朋友的畅想为主线,澳大利亚不断强化他们的环境多么好,在澳大利亚生活多么舒适,他们如何包容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并明着腔调他们如何保障下一代的良好成长氛围。小朋友看到这么可爱的馆,估计会对澳大利亚留下很好的印象。而成年人看到这么热情的国家,不知是否真的会激荡起移民欲?
芬兰馆
★★★ / 个人喜爱指数:85
芬兰馆是个“冰壶”,结构类似法国馆,中空,展区在外围一圈,就像一个白色的碗,我们在碗里面参观。芬兰馆中空的地方纯白,只有一个铁匠在打铁。其外围的展厅比较准确地展示了芬兰的高科技(NOKIA什么的),对历史人文的展示主要就靠那个铁匠。比边上的丹麦强多了,比一堆同类型的北欧小型馆都强。
波兰馆
★★★ / 个人喜爱指数:80
波兰馆用剪纸风格表现了他们的树木。相当相当漂亮。是最漂亮的几个展馆之一。但内容不多,馆内视频中还令人意外地提到了一些艰苦和不光彩的历史时期(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谈“不好”的事情,波兰虽然苦大仇深,但应该也不算全球最杯具国家吧?波兰人的杯具性格可见一斑)。意料之中的不幸,展馆和地理位置一样,与强大的邻国德国靠在一起,人气反差明显。我老想起德国电影《曙光》中表现出来的德国人对波兰人的鄙视。虽然这几年情况好转,但大波波始终摆脱不了杯具形象。世博会期间的领导人坠机事件更是讽刺。法国馆运来和运回7幅绘画作品都知道分7架飞机分头运送。哎。
捷克馆
★★★ / 个人喜爱指数:78
捷克馆大部分展品都悬挂在空中,需要仰头观望,看得你累死。唯一的独立展区留给了卡夫卡。展示了卡夫卡的绘画、首版书籍、书桌等生活用品、名句等。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个为作家设立展区的国家。
土耳其馆
★★★ / 个人喜爱指数:72
土耳其馆主打的还是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向来喜欢炫耀自己是文明古国一个腔调。
意大利馆
★★ / 个人喜爱指数:51
意大利馆从墙壁到地面,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布满展品。意大利有太多东西要展示,以至于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展示。无论阿玛尼还是法拉利,都不如早几年上海的专场展览讲得透彻。把一堆东西堆砌在一起,不懂得做减法,也不懂得在空间上做适当隔断,而给人杂乱无章之感。
奥地利馆
★ / 个人喜爱指数:50
有一段古典乐现场演出。但不出所料,很多国人无法安静地把古典乐听完。展示内容较为单薄。
法国馆
★ / 个人喜爱指数:40
法国馆外观如此不优雅不艺术,令人吃惊。整个展馆给人浮躁和匆匆的感觉。和友人们讨论下来,我们都怀疑法国馆是中国人设计并建造、布展的。来了7件艺术珍品,却基本是知名作家的较不知名作品,还不如直接来一幅知名作家的知名作品呢。现场任由观众乱按闪光灯乱拍照,绝对令人怀疑作品的真伪。过去中法文化年的时候,运抵上海美术馆的印象派油画作品都是绝对严禁拍照,尤其打闪光灯拍照的。除了保护画作的目的,一个像菜场一样的氛围也不利于大家感受法式情调吧?更不要说这次大肆宣扬的展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其实还比不上之前在美术馆的几次专场展览。
无法理解法国人为什么用简短的视频和竖向滚动的文字简单地很没情趣地介绍法国的咖啡馆文化、法国电影、法国璀璨的文学。中空的庭院除了可以缓解排队问题,雕琢如此不精致的园艺也不足以展现法国园艺的特点。更不用说最后以几大名牌的单独展示区域收场是多么媚俗。
卢森堡
★ / 个人喜爱指数:31
有点打酱油。
爱尔兰馆
★ / 个人喜爱指数:20
爱尔兰馆很闷骚。举例。比如爱尔兰馆最大的特色是,在一个透明玻璃房内有个巨大的屏幕播放爱尔兰流行音乐的现场,该房间正对德国馆边上的一条人行道,在馆外闲逛的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上播放的U2、Snow Patrol等爱尔兰血统乐队的演出。我还想呢,不错嘛,可以看个现场。但走进去才发现,音量极低,和伦敦馆的背景音乐都没法比,原来看的近乎默片!
再比如,爱尔兰的名人墙上,BONO、Westlife、Enya等人的脑袋大过叶芝、乔伊斯。不单辟区域介绍乔伊斯也就算了,将国宝级的文学家和过气男孩偶像团体并列完全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欣赏习惯。假如我们把李白和F4印在一起,上书:中国文化简介,会是怎样的感觉?
以色列馆
★ / 个人喜爱指数:19
内容实在太少了!
加拿大馆
★ / 个人喜爱指数:10
加拿大的排队区域在室内,还有个小广场。和国土面积广袤类似,加拿大馆面积很大,但较为空洞,有趣的东西较为集中,大部分展示内容都很平淡。
斯洛伐克馆
★ / 个人喜爱指数:0
斯洛伐克馆给人的感觉就是没话找话说。尤其和捷克比起来,斯洛伐克看上去就更简陋。不过是摆放各个时期的民居装饰而已。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比一等比例立放的服饰雕塑,该系列雕塑仅为服装,没有模特的身体——也就是说没有头,只要站在雕塑后面,感觉就像自己穿上了这件衣服。于是很多游客将其作为拍照设备,把自己的头套进修女服装、家庭主妇服装里面去。相当恶俗。
新加坡馆
★ / 个人喜爱指数:0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活泼奔放截然不同。澳大利亚能把很严肃的事情讲锝轻松,而新加坡是典型的理性主义,他们介绍起自己国家的环境好,就是领导人讲话呐。他们介绍新加坡的风土人情,就是墙壁上的一堆数字和数据图。室内没有空调,台阶又陡,老年人根本吃不消。时间控制失误,同样是绕圈参观,然后看一个片子,澳大利亚控制的人流就很到位,播映厅等候处至少还有电视机在播放视频介绍。而新加坡就完全是个惨剧。举个例子,澳大利亚的多媒体视频是说中文的,英文字幕以大号字体打在上下移动加360度旋转的若干活动屏幕最上方。而新加坡无趣的视频说的是英文,中文以最袖珍的字号打在屏幕最下方。如果你不是坐在第一排,基本没可能看见字幕。可见,澳大利亚欢迎中国人,而新加坡基本无视我们。
至于空中花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植物受时间和温度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并不保证从5月到10月日日茂盛,日日花团锦簇。且上了屋顶就不断听到请大家不要长时间逗留的口号,很是烦人。新加坡的娘惹菜其实也没有来。来的是简装的快餐式“假冒”娘惹菜,根本不像好些欧洲国家那样,派本土专业烹饪高手亲临现场。很是令人伤心。
波黑馆
★ / 个人喜爱指数:0
较为简陋。
朝鲜馆
★ / 个人喜爱指数:0
在朝鲜馆里能看到平壤风貌,闻名全世界的万人集体操,很有怀旧意义的徽章和语录集,甚至有毛爷爷那辈人的身影。朝鲜馆是从来不排队的,因为所有人进去了就出来,实在没啥可看。
非洲联合馆:莫桑比克、厄立特里亚、刚果(金)、苏丹、非洲联盟、加蓬、咯麦隆、卢旺达、几内亚比绍等
★ / 个人喜爱指数:20
在埃塞俄比亚馆看到人类祖先“露西”的骨头复制品,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我们的诞生之地真是神秘莫测。有些国家展示的民族乐器尚停留在石头敲击石头的阶段。有些国家建造个医院也要大张旗鼓介绍——其情形和赫尔搓格的《飞行医生》中记录的基本一致。有些国家还住在草房子里。有些国家国民经济过于单一,依赖性太强,比如博茨瓦纳长期大量供应欧洲牛排,该国家的奶牛比人多。
我本来想购置个长颈鹿什么的。长颈鹿雕塑、盘子、拨浪鼓、铅笔、编织玩具……后来发现价格很高。且非洲人民的手工艺品不是按照体积来定价的,而是按照工艺复杂程度定价,于是越小巧、越精致、腿越细、脖子绕得越纠结的长颈鹿价格越贵。其手工艺品的平均水平确实比我们这边高超。不过我们这边木雕毕竟比较少罢。
巴西馆
★ / 个人喜爱指数:0
很无聊。例如,在屋顶上拉个网,里面放上很多足球。内容也毫无新鲜感。
中南美洲联合馆:巴拉圭等
太平洋联合馆:斐济等
亚洲联合馆:孟加拉等
★ / 个人喜爱指数:0
很多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