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苦愁、磅礴、流行——浅谈人声后摇
后摇(Post Rock)被有些人看作是纯器乐的一种。大部分后摇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没有人唱。作为另类音乐(Alternative)的一个品种,摇滚乐在当代的变体,后摇最大特征是保留另类音乐的不可定义性。诞生初期就因为各种鼻祖型后摇乐队风格不一而一直被人诟病这个音乐流派特征不明显、到底有什么规律、为何差异如此大的音乐被归于同一类等等。后摇有时与古典乐无限靠近,同时有摇滚的血脉。许多新生乐队沿着前辈开拓的分岔路继续走下去,又不断融合更新的元素进来,枝繁叶茂。在一直枝繁叶茂延续至今的那些分支中,就包括了人声后摇。
人声后摇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到人声的后摇。既包括从始至终都有人声的乐队,也包括本来没有人声、后来转型加入了人声的乐队,只要是并非只使用过一次两次人声的,就能算。
人声后摇开端
人声后摇的开端其实比较模糊。既然摇滚曾经基本上都有主唱,那么,最先取消主唱、并且把吉他玩出新花样的乐队可以算作是一种革新——比如那些后摇的鼻祖乐队。但人声后摇的开端究竟是从处于从其他风格过渡到后摇的过程中、依然保留着人声的乐队算起呢,还是从改良后摇风格重新加入人声的乐队算起?或许Slint算是一个切入口。
Slint
诞生于1985年的美国摇滚乐队Slint在刚成立的时候,“后摇”这个称谓尚未诞生。Slint无疑是一支具有革命性的、开先河的乐队,在后摇诞生之前的后摇乐队。因为Slint保留了人声,并未彻底革命成纯器乐乐队,故,也是最早具有人声后摇范儿的乐队之一。
Slint短暂的寿命里总共只有两张正式录音室专辑。1989年的《Tweez》在实验、噪音、数字摇滚、后朋等多种风格中徘徊。1991年,乐队发行了最为知名的专辑《Spiderland》。1991年是后摇风格逐步形成的特殊年份。在这张专辑中,从吉他演奏到鼓点,Slint都有了变化,进行了改进,开始出现日后后摇风格的萌芽。他们加入了形成后摇风格形成的中,更可以说,引领了浪潮。Slint虽然产量不高,但Slint那些独创的想法无疑对日后从Sigur Rós到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以下简称GY!BE)的一众后摇乐队产生了巨大的、启发性的影响。单从影响力来看,《Spiderland》应算作整个90年代最重要专辑之一。在Pitchfork评选的90年代最佳专辑中,他们名列前茅。
参与Slint之余,乐队核心成员David Pajo还加入了同年成立的纯器乐乐队Tortoise。而Tortoise则是日后奠定后摇风格方向、催生"后摇"这个名词的鼻祖乐队之一。David Pajo连同Tortoise其他成员一起,造就了“后摇”的诞生。在Tortoise身上,David Pajo等人做出更大的变革。
人声方面,作为经历风格转变、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乐队,Slint依然像当时大多数摇滚乐队一样有人声,而并未采用日后大部分后摇乐队将要采用的纯器乐形式。他们的人声从喃喃自语到尽情释放,有不少变幻。现在回过头来听90年代初的Slint,会有别样感受。有明显的传统后摇痕迹,但又很不后摇。他们身上的标签都是那么奇特,摇摆在典型与非典型之间。比如数字摇滚爱好者也会问,Slint哪里数字了?一个经历了初期却没有真正经历高潮期的乐队,一切都定格在某种奇妙不可言喻的历史位置上。
—
动态:
David Pajo去年曾向媒体爆料说今年会有关于Slint的惊喜,但目前为止什么也没发生。
标志性的人声
后摇中使用人声的乐队虽然比纯器乐乐队少,但水平丝毫不落。其中依然不乏大名鼎鼎的第一阶梯当红乐队或声名远播的乐队,比如Sigur Rós和A Silver Mt. Zion。
Sigur Rós
Sigur Rós是提到人声后摇不得不提的一个乐队。
人声后摇分许多品种。有些乐队是以器乐为主,个别歌曲有人声。有的只是某些特殊阶段有人声,在乐队漫长的生涯中并未将人声始终放在重要位置。有的虽然有人声,但多为嘉宾,乐队中本身不包括主唱之类的人物。有些乐队的人声以采样居多,有不少革新,并非正经传统的演唱。有些人声后摇乐队因为无人声歌曲占据主导、更为出色,被大家所记住,所以在大家的心里依然是以非人声后摇的形象出现。
冰岛最知名独立乐队之一Sigur Rós从一开始便与人声密切相关。倒不是因为Sigur Rós的歌曲一直从头唱到尾。他们的纯器乐部分并不少。Sigur Rós如此与人声相关最主要原因是主唱Jónsi梦幻般曼妙的人声一直是Sigur Rós的标志之一。他的声音太过独特,有时像女声,有时像婴儿,能以很平滑的效果拖长音、发出高音,有时如鸟鸣般。不要说后摇领域,在整个流行歌坛都很难找出第二个类似的声音。
在流行音乐中,人声通常是最吸引人的那部分,是整个循环往复旋律的核心部分,被重点突出的那部分。然而其实人类的声音作为一种可变性很强、特点无法归纳的声音效果,既可以唱主角,又可以做配角,变幻多端,Jónsi的人声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首先,Jónsi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用冰岛语演唱,当年走红后的英语演唱和英语歌名现在看来只是偶发性的尝试。对地球上广大不懂冰岛语的人来说,歌词的意义已被消解,音乐本身是核心的沟通桥梁。其次,Jónsi有时候并没有在演唱有意义的歌词,而是一些叹词、语气词,“呼”、“啊”之类,展现他柔美的高音。他也没有从头唱到尾,他的存在就像一种乐器,充分享受和运用人类声音的效果。
在今年的新专辑《Kveikur》中,Sigur Rós的平均歌曲长度比过去要短小了那么一点点,5分钟不到的常规流行歌曲长度曲目比过去要多。动不动10多分钟的情况没有出现。风格上回归早期噪、实验的时候,人声比起早期更为鲜明,但纯器乐的表现要少一些。从第一首《Brennisteinn》一路高调到第七首《Rafstraumur》,只有最后两首放缓节奏。
新专辑中出现了短小精悍的作品,有了这些短小作品,他们无需为电视节目缩短曲目长度,也因此破天荒地上了”Late Night With Jimmy Fallon”节目,差不多是10年来首次在电视上演出。并紧锣密鼓地上了辛普森动画节目,还开先河地办了网络直播的互动式360度环绕演出。从主流厂牌EMI改签独立唱片公司XL,Sigur Rós的商业活动丝毫未减,参加的访谈也一箩筐。他们仿佛重获自由,进入创作旺盛期。先期发行的EP《Brennisteinn》可能比新专辑更具早期风味。对老听众来说,更摇滚一点的Sigur Rós真是让人激动地落泪。
不过与EMI时期的某些作品或者Jónsi个人作品、Jónsi和男友的作品比起来,Jónsi的人声又是另一番景象。Jónsi个人作品流行成分之多令人惊讶。已经完全偏向以Jónsi个人人声为核心、辅助简单配器即可完成的清新素雅、愉悦甜美的流行民谣作品。Jónsi今年在接受国内某媒体采访时曾称,一直喜欢流行作品。在接受国外某媒体采访时称乐队成员什么都听,从电子到流行,追逐美妙旋律。何尝不是呢。《Hoppípolla》那种简单却动人的前奏,一直是他们的努力方向之一。发布新专辑后,Sigur Rós竟然又在知名电音杂志FACT发表混音作品,玩票电音界。
—
Sigur Rós现场人声听感:
Sigur Rós今年的巡演乐队人数达到11人。其中好几个会多种乐器的多面手,并且大半部分的人会参与和声,他们的声音一同融入由吉他、键盘、鼓、贝斯、小提琴、圆号、长笛、长号等多种乐器一起组成的交响乐之中。效果非常美妙。有些奇特的人声你会觉得是放录音,但其实他们都能当场制造出来。合声曼妙,而Jónsi绚烂的声音直接逼出泪水。(Sigur Rós @ AsiaWorld Expo / 2013)
动态:
2013发行有新专辑《Kveikur》、混音作品《FACT Mix 389》、CD+DVD特辑《Valtari Film Experiment》(邀请各路人才根据Sigur Rós的音乐拍摄微型电影),以及配合新专辑发行的EP《Brennisteinn》等。全球巡演也在进行中。考虑到去年才发过专辑,高密度的新作还能有那么多变化和不同,可谓是重新进入了高产期。
A Silver Mt. Zion
加拿大蒙特利尔后摇乐队A Silver Mt. Zion是GY!BE成员Efrim Menuck、Thierry Amar、Sophie Trudeau等人与GY!BE以外的音乐人组建的乐队。GY!BE是著名的纯器乐后摇乐队,而A Silver Mt. Zion与之相反,是一支人声后摇乐队,乐队大部分成员都在人声方面做出过贡献。他们有《I Built Myself A Metal Bird》这样非常摇滚的、有明显主唱的作品,也有一些搭配说话声、电影对白、处理过的人声效果的器乐作品。2000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He Has Left Us Alone but Shafts of Light Sometimes Grace the Corner of Our Rooms…》与GY!BE的音乐有很多相似性,比如专辑中贯穿多首曲目(《Sit in the Middle of Three Galloping Dogs》、《Stumble Then Rise on Some Awkward Morning》)的令人难忘且极具GY!BE特色的小提琴便出自GY!BE成员Sophie Trudeau之手。在《Blown-out Joy from Heaven’s Mercied Hole》中还有出自Efrim Menuck之手的钢琴。各种GY!BE元素云集。当时GY!BE尚未解散,Efrim Menuck为了纪念爱狗逝世牵头做的A Silver Mt. Zion被带到某种与GY!BE相似、但更接近于个人项目感觉的道路上。
此后大家都知道,2003年GY!BE解散,并且时至今日才刚重组。在将近十年里,A Silver Mt. Zion还在继续,并逐渐摇滚化。从《”This Is Our Punk-Rock,” Thee Rusted Satellites Gather + Sing,》(2003)到神秘并且有宗教感觉的《13 Blues for Thirteen Moons》(2008),再到更加摇滚实验、不能称作为后摇风格的《Kollaps Tradixionales》(2010)。A Silver Mt. Zion不仅是在GY!BE基础上充实了人声这么简单,同时在摇滚、民谣、古典等多方面融合,走出与GY!BE非常不一样的天地。
—
动态:
自GY!BE复出之后A Silver Mt. Zion就没啥动作了。要知道,A Silver Mt. Zion和GY!BE人员重复比较多,GY!BE要发行新专辑还要巡演,大家就暂时没有时间打理A Silver Mt. Zion了。
Envy
成立于1992年的日本老牌硬核后摇乐队Envy当年迈出的这一大步说来非常神奇。Envy的一位粉丝在马路上偶遇Mogwai成员。这位粉丝递上了Envy的碟。没想到Mogwai听了觉得很喜欢。从此Envy与Mogwai相结识,并签约到Mogwai主持的厂牌Rock Action旗下。
人声是Envy非常重要的一部分。Envy目前的风格特征和江湖地位与主唱Tetsuya Fukagawa有很大关系。Tetsuya Fukagawa有时候就是在说日语,而不是唱歌。伴随着高潮时候切换硬核摇滚的咆哮怒吼。音乐风格上,Envy既有Mogwai这一流吉他后摇的气质,又融合硬核朋克的风格。从动人的旋律慢慢切入,悠长又如Mono,然后来一个够怒够噪的大手笔。二者配合在一起气势磅礴,有舒有张。乐队专辑并不多,总共也就5张。难能可贵的是从来没有出现过滑坡,2010年的《Recitation》依然保持了他们一贯的风格和水准。
—
Envy现场人声听感:
21 Grams成员查礼谭评价Envy是迄今印象最深的同台乐队。(2011)
动态:
今年发行有新的选辑:《Invariable Will, Recurring Ebbs and Flows》,内容为早期作品和EP,14 LPs + DVD。
Blueneck
Blueneck在官方介绍上说,他们接近GY!BE、Mogwai、Sigur Rós、Explosions in the Sky、Radiohead。其实一点也不接近。Blueneck有一种可以一耳听出来的煽情。旋律非常美。这种美恰好是Blueneck独特的,他们所提到的这几个知名乐队没有谁能提供相似感受。
这支英国后摇乐队变化比较多。有时大气恢宏,更像The Seven Mile Journey;有时却柔美灿烂,很轻柔。《Weaving Spiders Come Not Here》之类的纯器乐作品表现力极佳。人声方面,Blueneck的作品一直被Duncan Attwood的念叨缠绕着。在吉他音墙的间歇竟还有男声在那里缠绵,这种情况也算奇特。他的人声直接将情绪带入哀怨、黑暗,仿佛一对一倾诉,非常标志性。从让Blueneck走红的专辑《The Fallen Host》(2009)到更加流行的《Repetitions》(2011),Blueneck正在走向流行,找寻自己的方向。男声在他们的音乐中日益发挥更大作用,不仅仅是锦上添花。
—
动态:
一张名为《Alpha.Blueneck》的专辑今年即将在Alpha发行,由Blueneck制作人Corin Dingley混音、或者重新处理Blueneck前三张专辑的作品,挖掘Duncan Attwood独特人声的更多魅力。
iLiKETRAINS
来自英国利兹的iLiKETRAINS听感比较接近传统一些的后摇,独创性很少。一直采用男声是他们的一个显著特色,也是他们与其他后摇乐队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不过英语人声无法营造出像Sigur Rós那样的神秘感,对歌词内容要求上了去。iLikeTRAINS在这方面未能表现得足够出色。
动态:
2012年才发行了新专辑《The Shallows》,今年巡演中。
非典型人声
邀请嘉宾客串也是后摇乐队经常干的事情。毕竟像Mogwai这样的乐队把最大的精力放在了提高吉他技艺上面,而不是练嗓子。偶尔邀请不能扭转一个纯器乐乐队的本性,持续邀请甚至转型就性质不同了。
Mogwai
Mogwai是全苏格兰的骄傲,英国最知名后摇乐队之一。在通常被称为后摇风格的乐队中,Mogwai属于很偏向摇滚的那一支。他们一直扎根在吉他演奏,虽然也会使用小提琴等弦乐器,但显然不像GY!BE那样与古典乐亲近,也没有Sigur Rós的神秘感和乐器使用上的创新,和苦大仇深气质的MONO、Explosions in the Sky比起来也不同,摇滚乐给人的爽感在Mogwai那里更多。
Mogwai同时也是一支有人声的后摇乐队。虽然你可能一下子都想不起来他们哪首曲子是有人唱的。毕竟纯器乐作品太多太出色。其实他们自出道开始就始终保持一定比例的人声后摇作品,长期邀请嘉宾献声,已经成了习惯,并且出人意料地坚持至今。
比较容易第一时间想起来的他们最知名的一些作品,比如《Mogwai Fear Satan》、《My Father My King》、《Like Herod》,都是能让摇滚乐迷哭号起来的作品。他们有那么一堆音量够足、够摇滚、十几分钟连续释放的作品。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纯器乐,无人声。但与此同时,不要忘记苏格兰老乡Aidan Moffat(Arab Strap)献唱的《R U Still in 2 It?》——《Young Team》(1997)中唯一一首非器乐作品。这首舒缓温柔的爱情小品也算开创某种先河,日后被广大后摇乐队模仿,拿去作为一张轰轰烈烈专辑里让人喘一口气的点睛之笔。
类似水准的舒缓人声作品还有Roky Erickson演唱的《Devil Rides》,David Pajo演唱的《Take Me Somewhere Nice》。
在《Rock Action》中,他们用了比较多的人声。比如Gruff Rhys(Super Furry Animals)献唱了《Dial: Revenge》。但这首人声地位还蛮高的作品没有足够传唱度,倒是以器乐为主、Gruff Rhys作为背景人声以辅助地位出现的《2 Rights Make 1 Wrong》更受欢迎。Mogwai在使用人声时,也经常对人声进行处理和再造,以获得不一样的声效,来辅助器乐。这种类型的作品反倒比正经演唱的来得多。有时就是人声采样,电影原声效果。此种情况就大多是乐队成员自己来负责演唱。
在那些没有嘉宾的时候,Stuart Braithwaite自己也会唱一唱,毕竟也是个主唱。处理少一些的,能保证原始声音的,比如又一首缓拍佳作《Cody》(出自《Come On Die Young》,1999)。在《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2003)里,Barry Burns和John Cummings都有演唱、和声。或者说是贡献了背景人声。到了2006年的专辑《Mr Beast》,依然是大伙儿一起唱的和谐气氛。不过依然有请嘉宾的习惯,这次邀请到上文提到过的日本硬核后摇乐队Envy主唱Tetsuya Fukagawa,用日语演唱了《I Chose Horses》。依然是一贯的慢节奏。
事实上要一直到2008年的《The Hawk Is Howling》才是他们第一张没有人声的专辑——不过却在配套EP《Batcat》中放了《Devil Rides》。Roky Erickson的人声极具特色地从Mogwai式舒缓旋律中跳出来。
有人声的Mogwai和纯器乐的Mogwai气质不一样。你会不断看到舒缓、柔美之类的词语来形容他们慢节奏居多的人声作品——有人声的Mogwai确实大多节奏更慢、旋律更优美。在急风骤雨般的纯器乐作品中,没有Roky Erickson、Stuart Braithwaite、David Pajo喃喃自语的空间。
如果为Mogwai精选一张人声专辑出来应该会很有意思。只是也可能会让一部分歌迷跳脚。
—
Mogwai现场听感:
Mogwai在国内的现场没有带他们的嘉宾朋友过来,等于说有些歌曲没有了原唱。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特色人声之类东西。如你所料,所演作品基本上都是纯器乐作品,个别人声声效放的是录音。(Mogwai @ MAO / 2011)
动态:
2012年底、2013年初发行有新OST《Les Revenants》。今年还有一系列演出计划。
Motek
比利时后摇乐队Motek原本并不是一支纯粹的人声后摇乐队。2006年同名专辑《Motek》中口碑甚好的是《Maybe I’ll Go Home》这样的纯器乐作品。而且这类作品占了多数。到了《Port Sunshine》(2008),人声运用开始增多。《Combi Collina》完全不知道是个什么来路,抛弃了同名专辑里的一切优点,脱胎换骨,仿佛不是同一个乐队做的东西。《Sevves °confetti Girl》又变成低沉男声,配女声合声。类似的慢节奏人声作品还有好几首,比如《Ponderosa》。Motek的人声并没什么特点。在声音上天生没有什么天赋,不像Jónsi的声音天生丽质。在人声运用上也没有很特别的处理,于是人声的存在反而削弱了音乐本身。抵消了乐队在旋律、编曲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所以他们会给人留下那些纯器乐作品和某些人声作品不像是一个乐队做出来的感觉。2010年的第三张专辑《Dragons》获得的关注度已经远不如当初的《Motek》。
Motek今年在Indiegogo上筹款发行第四张专辑。这次他们要离开发行了后两张专辑的厂牌Noisesome Recordings,重新回到发行第一张专辑的独立厂牌Aathmatic Whale旗下。希望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回归。一如Sigur Rós从主流厂牌再回到独立厂牌后带回的令人惊喜的变化一样。
—
Motek现场人声听感:
相比人声而言,给人印象更深的是Motek的舞蹈,以及灯光专业和建筑专业毕业的成员对灯光效果的挑剔讲究和认真仔细。(Motek @ YYT & 新天地 / 2008)
动态:
今年在筹备第四张专辑,预计明年可以发行。
人声后摇与流行
大多数人声通常给人感觉是与流行、通俗挂钩。只有少量人声可以摆脱这种形象。而纯器乐给人感觉是与严肃、沉重、高深挂钩。这与带歌词的人声有助理解有关。有些人声后摇带上人声也是起到了帮助理解的作用,并且与乐队的流行化倾向密切相关。
Immánu El
Immánu El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队内有一对帅气逼人的好兄弟,台风欢乐。音乐风格上延续了瑞典独立流行乐队的许多甜蜜元素,温柔甜美型的男声,旋律优美,没有任何暴烈倾向。感觉更像是一个流行乐队加入了后摇成份,而不反过来,一个后摇乐队加入流行元素。
—
Immánu El现场人声听感:
现场比专辑还要甜蜜得多,两兄弟一直露出迷人的微笑。小朋友的气质,很流行很愉悦的感觉。(Immánu El /2012)
动态:今年处于巡演中,并且又有来中国。
EF
瑞典乐队Immánu El和EF来自同一个独立厂牌And the Sound Records。两个乐队的成员互相认识,Immánu El队中也有成员去EF演奏。两个乐队的风格起先并不那么一致。EF和Immánu El不同,在甜腻程度上要轻不少。人声在EF那里也是偏向辅助性,大部分由器乐来展现。
但随着时间推移,早年轰动一时的专辑《Give Me Beauty… Or Give Me Death!》(2006)中与专辑标题完美契合的那种美感逐渐减弱,并且有变柔美的趋势。
乐队吉他手Daniel Öhman开始忙于个人项目Halo of Pendor,走起独立路线,并去加入民谣乐队The Black Atlantic,将一个欢乐的民谣乐队带上摇滚路线。Daniel Öhman其实也能唱几句,The Black Atlantic的全队大合唱或许才是他所期翼的?
—
EF现场人声听感:
现场比专辑要活泼得多,有瑞典乐队的一贯作风。(EF @ YYT / 2011、The Black Atlantic & Halo of Pendor @ YYT / 2012)
动态:
EF今年发行有新EP《Ceremonies》,并即将发行新专辑。配合新专辑发行,将会再次展开中国巡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Moving Mountains
纽约独立乐队Moving Mountains和Envy一样受到硬核影响,在2007年自行发行、2008年重新发行的首张专辑《Pneuma》中,开场第一首《Aphelion》里面就能听到嘶吼。《8105》,又一首Gregory Dunn高中时候写的作品,又有一个流行摇滚的外表。Gregory Dunn那很嫩、很高中气息的人声放到流行朋克中去简直是找到了归宿。《Bottom Feeder》这样的纯器乐小品作为平衡。到了第二张专辑《Waves》(2011),像《Alleviate》之类的作品已经可以完全用流行来形容。
—
动态:
目前正在创作新专辑。
人声后摇与跨界
后摇也不过是一种界定含混的风格而已,混搭其他风格没有顾忌。
Kyte
Kyte是一支融合后摇、独立、流行、盯鞋于一体的英国乐队。早年同名专辑《Kyte》(2008)放入的后摇元素最多,展现了乐队在器乐摇滚和音乐创作方面的野心。但Kyte从头至尾同时主动或被动地包含了大量流行元素,比如每位成员都长得如花似玉,不同款型帅哥齐聚。而Nick Moon那甜蜜酥软的男声从一开始就是Kyte的标志之一。在尝试后摇氛围的基础上,一不小心就盯鞋了起来。
可惜过了这么多年,Kyte一直没有怎么红起来,乐队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偏向流行,电音成分也少了,几乎完全变成一支独立摇滚乐队,不再坚持后摇了。而他们如果一开始就利用好先天优势,坚持Dream-pop坚持到底,或者趁着盯鞋这几年的抬头趋势而来上一次彻底转型,可能都会比现在红。当Nick Moon已不再年轻,不再嫩得挤出水来的时候,后摇和氛围的梦想就依然是个梦想。
—
Kyte现场人声听感:
第一次演出感觉活泼美妙,异常美好。第二次略有些不接气,有些感冒的样子,声音不如过去。(Kyte @ MAO / 2010、Kyte @ YYT / 2012)
动态:
去年秋天发行了新专辑《Love to Be Lost》,目前处于巡演中。
Efterklang
丹麦乐队Efterklang是非同一般的独立乐队。他们风格横跨后摇、电子、独立,以玩一样的心情不断做着创新,无法定型。每张专辑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产量也很高。有些专辑已经与后摇无关,比如《Magic Chairs》(2010)。
—
Efterklang现场人声听感:
极其欢乐舒服。感觉和后摇无关。(NO+CH Day 2:Tape, Efterklang, Anders Llar, B6 @ Greenhouse / 2008)
动态:
今年将发行新专辑《The Piramida Concert》。
人声后摇Mixtape
这张曲目单里的曲目均选自上述推荐乐队的作品,每个乐队选一首。不采用专辑推荐的形式是因为每个乐队的主要专辑文中已经提到,而有些乐队的一张专辑中并不是首首歌都有人声,推荐专辑无法很好地快速概括乐队在带人声作品上的特点。在此,更有针对性地直接选择了这些乐队带人声的作品推荐给大家。这些作品不一定是这些乐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应该能表现出他们人声作品的一些特色来。
- Washer by Slint
- Svefn-g-englar by Sigur Rós
- I Built Myself A Metal Bird by A Silver Mt. Zion
- Last Hours of Eternity by Envy
- Revelations by Blueneck
- TERRA NOVA by iLiKETRAINS
- R U Still in 2 It? by Mogwai
- Tryer by Motek
- Under Your Wings I’ll Hide by Immánu El
- Tomorrow My Friend… by EF
- Aphelion by Moving Mountains
- Boundaries by Kyte
- Sedna by Efterklang
刊于《通俗歌曲》2013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