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与现代小说
物理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的投影,与主客观都有关系。这决定到物理学既重视实际,有工匠传统;同时探讨基本规律和世界本质问题,有哲学传统。一些科学以外的领域也受到物理学的影响。
自古物理学就为小说注入过活力。歌德对科学就十分热爱,在色彩学方面有所研究。《浮士德》中写到的科学问题不仅物理还包括化学等。当代小说家同样受到物理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对思维的巨大影响,他们的观念已经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时期发生了本质改变。
首先提到的是在观念上、文章内涵和结构上有所突破。阿兰·罗伯·格里耶1957年的《嫉妒》便是一例。表面上作者构造了一个完全物化、可以测量的世界,这仿佛是古典主义油画,没有一点现代物理随机性、模糊性的体现。但无论作者多强调客观世界,无论他是否如此构思,整部小说确实把相对论客观存在的绝对主体是可以转换的认识论发挥到极至。
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心理描写等对主观意识的描绘,仅有对客体的描绘。同时作者把人物和物体的主次关系颠倒,景物描写不再单单起到烘托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或者表达人物心理,也可以在写景文章以外的小说中比人物描写更重要。作者颠覆了常规对主角和配角的定义。出场次数多的人不再是主角,而是景物中的点缀,真 正主角心理变化的诱因。真正的男主角从头到尾没被任何人提到,作者也没写到过他,完全由叙述中视角的限制和客观事物的摆放等细节读者自己揣摩出他的存在。 他的嫉妒心理才真正引导文章进程,故相对而言这才是最主要的人物。另一个转换就是读者和作者的地位。主角的嫉妒作者没有明说,主角本身也没有出现,这都需 要读者自己参与来完成小说最主要部分的创作。
此外,小说家还热衷对同一时刻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章节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描 绘。坐标一转换整个就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即便是同一个蜈蚣也会有时间上的错乱感,它的长度、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小说中的世界一般是微观低速的,作者传统的 描写方式也显示这是个普通的世界。但是作者这一招又一招转换直到时间和长度的相对性揭示,不由让人感叹现代小说家的思想也多少受到物理学迅速发展的影响。 爱因斯坦把相对性拓展到一切惯性系中物理理论都适用,而罗伯·格里耶把相对性推广到小说中互相制约的一切要素。狭义相对论坐标变换打破时间的绝对,新的不变量成了速度;小说家也来了个转换,但这里新的变量可以是任何 曾经的不变量。
不仅观念改变,有的小说家更彻底大胆。比如乔伊斯1939年的《芬尼根守灵夜》(Finnegan’s Wake)。乔伊斯承认这是接触现代物理学后很有感触从而写就的。此书有别于作者其它小说,对物理学的反映从理念到字词十分直接。甚至像物理学家打碎曾经最小的微观粒子原子那样打碎英语单词、重新造字,这种种也使得此书至今没有中文译本。
和很多同时代作品一样,相对论在这里留有痕迹。时间和空间的相互性、扭曲、多维在这里成了直接的论述和人与四维立方体的转换等假想。“we come to new sky…(if I came any quicker I’ll be right back before I left)”根据相对论,如果我们运动的速度比光速快就能出现今天早上出发,却在前一晚已经到达的情况。当然,这只是假设光速只能接近而无法超过。更进一 步的是,在写此小说时,量子论的发展如火如荼。作者对此十分兴奋,还比物理学家先一步提出了“时间场”(timefield)的概念。既然时间和空间可以 交互,那物质和场的转换也可以实现。此外,“Then’s now with now’s then in tense continuant。”之类话语并不少见。作者把量子论的随机性和测不准原理的不确定性都融入小说,呈现一个多元混沌的世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盖尔曼看了《芬尼根守灵夜》很受启发,并引用小说文字诞生“夸克”(quark)一词:“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Sure he hasn’t got much of a bark/ And sure any he has it’s all beside the mark。”
如果说《芬尼根守灵夜》是天书,博尔赫斯1941年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就和罗伯 格里耶的《橡皮》一样套了侦探小说的幌子,较易阅读。同时在行文构思上富有创意,并且借书中人物之口阐述了作者的时间观。这个时间观也可以用当代物理学时间观来分析。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崔朋所设想的一幅宇宙的图画,它没有完成,然而并非虚假。您的祖先跟牛顿和叔本华不同,他不相信时间的一致,时间的绝对。他相信时间 的无限连续,相信正在扩展着、正在变化着的分散、集中、平行的时间的网。这张时间的网,他的网线互相接近,交叉,隔断,或者几个世纪各不相干,包含了一切 的可能性。我们并不存在于这种时间的大多数里;在某一些里,你存在,而我不存在;在另一些里,我存在,而您不存在;在再一些里,你我都存在。”
“时间永远交叉着的,通向无可数计的将来。在其中的一个交叉里,我是您的敌人。”
作者将一个错综复杂小径分岔的由崔朋小说而来的花园称作实际上不是空间而是时间的交错。并且坚决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观,而有历史选择假想的成份,即认 为宇宙有不止一个历史,而是有无数的历史,它们在某一处分叉。延展开来便有无数的可能性并存。你或者我的时间轨道是相对的,我们在各自轨道那我们的时间就 可能不同,在各自时间里完成的事构成的历史也各不相同,我们只是在某些分叉口有同时存在的概率,其他时间并不同时存在,我们的存在成了概率问题,具有随机 性,这便是量子力学的特点。时间不仅仅有动钟变慢的特点,还有这些时间和那些时间之分,这样一个人可以即在北京又在上海,即在昨天又在今天,和你既相识又 不相识,简直“分身有术”。并且作者这张时间网不是平面也不是线性的,而是由不可捉摸的扭曲的、不规则的“网线”构成,变化着,不可测量不可捉摸。不仅有 量子论的随机性还有点类似弦理论。弯曲扭动的超弦被分成许多段向不同方向延伸、分叉,构成自己的时空,占据着整个宇宙。小说中的“网线”单说是构成时间的线,其实也有空间的化身:迷宫般的花园,同样包含了一切可能性,意义深远。
其实福克纳早在1929年《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中就对时间的概念有所思索。他认为表上所指的不是时间,时间是我们永远无法征服的,却要一直发起挑战的。它是更为普遍的存在。想到20世纪物理 对理解时空和宇宙的重大贡献,不由让人感慨这个恼人的挑战仍将吸引更多人为之奋斗。
此外,在我们的时代,更一般的是诞生了许多科幻小说甚至是科学幻想著作。英国作家H·G·韦尔斯《时间机器》便是探讨时间旅行思想的第一本科学幻想著作。作者试着给出既然时间不是单一的轨道,绕回本身的话能否实现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这样的例子很多。小说是人类认识水平、个人情感和社会发展等的综合反映。现代物理学改变了人们许多基本观念,而我们的时代在选择代表性作品的时候就会带 着这些新观念去选择。现代小说于是往往呈现出不确定和混沌。人物的行为可能是无法解释的,回答是含糊的,或者对本质问题有着哲学思考。可以说,物理学给现 代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小说的发展功不可没。
我深信物理学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包括未来的小说。
参考:
- 乔伊斯小说的的科学密码 钱定平 2004年载于《文汇报》
- 和罗伯 格里耶在同一片天空下 沙门 发表于人民网
- 浅谈主体转换和罗伯·格里耶《嫉妒》 2005年发表于本博客
- 小径分岔的花园 (阿根廷)博尔赫斯
- 嫉妒 (法)阿兰 罗伯·格里耶 1987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喧哗与骚动 (美)威廉·福克纳 2004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 吴晓东 2003年 三联书店
- 时间简史 (英)史蒂芬·霍金 2002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