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导演的传记片《帕索里尼》(Pasolini,2014)虽然剧情和台词上看似严格遵照事实,还拍了遗作段落,但素材组织上充满了导演的臆想。最后被多人殴打致死本身只是接受度比较高的一种说法,里面依然疑团重重,拍出来只是表明导演也更接受这种说法——大家都不相信帕索里尼会被一位少年殴打致死。虽然帕索里尼的尸体有明显的被汽车碾压的痕迹,但除了那些痕迹外,更有被殴打的痕迹,致命伤根据验尸报告应该是被硬物击打几处要害部位,而不是被汽车碾压。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真如凶手所说是帕索里尼主动去的距离市区40分钟以上车程的奥斯蒂亚(Ostia)海边?这有证人吗?就近去个小公园不行吗?帕索里尼主动带少年去奥斯蒂亚和少年在车上询问路是不是太远的桥段都来自于少年的口供。如果少年口供都是真的,那少年一口咬定没有帮凶,片中出来一大批人,那么这就是不信任少年的口供?
如果真的有帮凶,而且是少年认识的帮凶,譬如就是在酒吧里已经出现的一群人,那么,他们是一路跟踪着去的奥斯蒂亚吗?一路跟踪的话帕索里尼会没发现吗?那可是大半夜空荡荡的马路啊。如果不是跟踪,他们为何会恰到好处出现在奥斯蒂亚呢?他们又是如何知道帕索里尼选择的野合地点呢?那可是半夜里没有人的奥斯蒂亚,比有小庞贝之称的奥斯蒂亚古迹还要更靠海的地方,一个没有人居住的地方。虽然这地方很像帕索里尼会选择的地点,但没有证据表明他经常去这个地点。帕索里尼的确是喜欢郊区,他一度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居住在郊区贫民窟,有钱了之后要住豪宅,那也是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有个轶事。某次异地拍摄,他曾经问朋友借备车,以便开到很远的地方欢愉一番用尽汽油后不至于回不来。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帕索里尼这一次的行为会是什么样的。难点在于他的很多电影圈朋友也不了解他的约泡过程,只知道他半夜里又爬了出去。帕索里尼同时生活在多个社交圈中,除了上流社会和文艺界人士,他还活在底层罗马人中间,而这个圈子不为那些高端的上流社会人士所看到。他们就像费里尼那样,在需要找人写出符合底层人民身份的对白时去找帕索里尼,本身却并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融入底层人民的生活,尤其是融入那个属于社会阴暗面的世界。
少年被警察发现的时候是孤身一人。其他帮凶去了哪里?他们为何留他一个人?这后面的故事影片中也没去推测。影片在前面埋伏笔说帕索里尼有许多敌人,而他也非常清楚自己有许多敌人。并埋伏笔说少年有车,不需要抢车。导演和帕索里尼传记《帕索里尼传:安魂曲》(Pasolini Requiem)作者巴特·大卫·施瓦茨(Barth David Schwartz)的意见一致,更倾向于认为帕索里尼是被敌对势力谋杀,而不是单纯因为金钱关系或小男生不愿意从而被迫害。由于帕索里尼多年来出手阔绰,并且会为小男生找工作,长期资助喜欢的男生,所以他很有可能已经是罗马当地约炮圈知名的糖爹。杀害大金主并不是特别理智的行为。但少年是否理智?少年如果是帮助敌对势力迫害帕索里尼,那么,少年本身获得了什么好处?敌对势力许诺他的是什么?而帕索里尼虽然和天主教、共产党、国家政府、整个资产阶级全部都有矛盾,但客观上讲,帕索里尼并不会特别针对个人进行诬陷、毒害。他一直就事论事,有理有据,他是这种戳人脊梁骨风格。他也和一些朋友反目,这些如果可以算是仇恨,也并不足以需要冒着风险去迫害他。再说了,无赖是不懂得保守秘密的。守口如瓶几十年,如同传说中被神化的共产党人一样,那么这位少年到底是和帕索里尼有多大仇恨才能做到此种地步?他这样就减刑了吗?他不还是把最黄金的人生留给了监狱。难道受到了生命威胁?还是可以通天的那种集团的生命威胁?
在疑团重重的时候拍摄帕索里尼最后一天的生活,确实有很大难点。导演最后拍摄出来的效果不如贾曼(Derek Jarman)饰演帕索里尼的那部短片《奥斯蒂亚》(Ostia,1988)。片中的贾曼眼睛里满是对男生渴望。然后片子用很朴素的镜头表现了当年普遍的观点——也就是和男生的口供一致,现场只有他和帕索里尼两个人。贾曼可能拍摄的故事与实际不符,但重点在于他表现出来的深情是威廉·达福(Willem Dafoe)没有表现出来的。导演为了充实角色,在帕索里尼的一天中充入了他人生中的不同典型段落,比如《索多玛120天》(1975)的片段和采访,野外少年们的排队交欢,在户外和少年踢足球,和爱人尼纳托·达沃力(Ninetto Davoli)碰头,故事中套故事,通过故事表现帕索里尼个人的思想,甚至放入了帕索里尼接受采访的段落等等。这些内容都实实在在,字句都准确,但是这些片段和乱炖就可以表现帕索里尼复杂的一生了吗?肯定不是的。这其中成功的案例譬如贾曼拍摄的《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1993)。贾曼提取出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思想,理清脉络,在片中,每个场景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许多破碎语言和段落的组合。这样对于知道维特根斯坦的人来说会有所感怀,对于不知道他的人来说也不会无法阅读,他们可以从片中迅速对维特根斯坦有个初步印象,或许就产生了兴趣。
片中帕索里尼去世的瞬间镜头切换到他作品里的角色(他的爱人达沃力饰演)带着随从(恰好是在片中饰演达沃力的里卡多·斯卡马里奥,Riccardo Scamarcio)跟着彗星找不到天堂入口。这里其实很刻意,很明显是导演留的伏笔。片中不断通过台词的重复来明示那些帕索里尼写的故事讲的是帕索里尼本人的迷茫和疑惑。但是,你相信无神论的共产党员帕索里尼会在人生的最后纠结于寻找天堂的入口?你相信没让达沃力参加《索多玛120天》拍摄的帕索里尼会特别安排剧本让达沃力去索多玛?这根本不是帕索里尼的安排。达沃力一定是天使的化身,而且不会去索多玛。《帕索里尼传》把帕索里尼最后一天的纠结点放在眼皮跳动上,无疑更贴合帕索里尼本人。
更多关于《帕索里尼传》的内容,参见:谁是帕索里尼——《安魂曲:帕索里尼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