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Mistaken for Strangers

九间
Mistaken for Strangers

忍不住在看过The National巡演纪录片《Mistaken for Strangers》后记下观感,因为这部影片刷新了我对巡演纪录片的底线。

这些年新近巡演纪录片一直在不断刷新人类的底线。早年的巡演纪录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Concert Film,原原本本录制整个巡演中特别突出的一场演出。还有一种是配套的所谓花絮碟,记录乐队巡演过程中的点滴幕后花絮。现实是乐队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的音乐记录方式,开始显得更为有个性。比如2014年Pulp最新的复出巡演纪录片《Pulp: a Film About Life, Death & Supermarkets / Sheffield: Sex City》中就没有完整放完任何一首歌的现场表演,将重点放在展现谢菲尔德平淡无奇的生活和奇奇怪怪的Pulp歌迷身上,Common People——Pulp永恒的主题。LCD Soundsystem的谢幕演出纪录片《Shut Up and Play the Hits》(2012)完全就没有闭嘴,除了个别曲目做了较为完整的呈现,关于巡演的幕后花絮都没多少,虽然目标是拍摄演出前后两天时间里James Murphy在干什么,但大部分时间在跟拍James Murphy与音乐无关的那部分日常生活,比如起床、逗猫、泡咖啡,并做一对一的单独采访,喜欢看什么书之类。The Stone Roses复出巡演纪录片《The Stone Roses: Made of Stone》(2013)在拍些什么呢?你可以看到该纪录片导演、因《这就是英格兰》而扬名的石玫瑰脑残粉Shane Meadows极为迷汉失控的一面,导演如此真性情真的好吗?

但这些都比不过The National的2010年巡演纪录片《Mistaken for Strangers》(2014)。这部影片不仅并未拍摄多少演出场景,影片的主角甚至不是乐队成员,而是Matt Berninger的弟弟、导演Tom Berninger本人。Matt在片中对着他发火,你知道你是因为我才在这里的,这简直是人尽皆知的事。Tom挫折感爆棚,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处于这样的位置,他也确实干得不好。毛手毛脚,添乱,误车,影片开头10分钟主要是Tom拍摄的一些素材,他的自拍和对乐队成员的采访,其粗制滥造简直令人大跌眼镜。在一个所有人都特别注意形象、即便装傻充愣也多有预谋的时代,大牌如The National这样的乐队竟然敢于用一个确实无比业余的导演、记者、摄影师、剪辑。当Tom采访乐队其他成员时他们态度虽然很随和,但一定也和观众一样感受到了问题的古怪。Tom虽然在影片开端表现得兴致很高,但是很快他就束手无策,所有人都各忙各的,他不知道他在这个团队中应该做些什么、又可以做些什么。Matt虽然很多时间都醉醺醺的看上去并不清醒,但他却对演出细节非常挑剔,不会因为个人状态延误演出,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而Tom虽然醒着却迷迷糊糊。他并不懂得如何在不打扰其他人工作的前提下捕捉亮点。如果这部影片真得剪成了乐队巡演纪录片那一定会非常失败,因为拍摄得太糟糕。摄影业余得让人昏睡,开头1分钟就令人难以忍受。这种难以忍受感贯彻了整部影片,Tom的所有取景都并不比你我初学摄影的父母高明多少。

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大约11分钟时开始展现它宝贵的一面,出现第一个泪点:Matt非常随意地轻拍他弟弟Tom的脸,那一瞬间整个脸都被握住,但是Tom并没有生气。这是所有没有弟弟的人都渴望的:弟弟是谁?弟弟就是那个随时可以让你碰他的脸而不会生气的人。你可以像小时候对待他那样用最亲密的动作和他互动,他不会有任何反抗。就这一个动作,足以看出两人兄弟情深。当时Tom已经30岁,依然没有工作,住在辛辛那提的父母家中。Matt利用主唱之便,为他在巡演队伍中安插了一个职务,他只要拍拍小视频发发网站就行,并不指望他拍出完整的巡演纪录片,只要不阻碍巡演正常进行就可以,还有钱拿,Matt还能一直照顾他,简直是通关系搞出来的美差,动足脑筋帮助弟弟走向社会。

在整个过程中你都可以感受到Matt的巨大压力。The National是一个有些特殊的乐队,更多时候像一个家而不是一个乐队。Aaron Dessner和Bryce Dessner是一对一模一样的双胞胎,以至于The National的不少歌迷以可以分清二者为傲,此乃彰显自己是脑残粉的重大标志。Bryan Devendorf和Scott Devendorf因为Bryan是鼓手,Scott是贝斯手,另外还有造型的区别所以比较好认。可好,两对兄弟都是哥哥弟弟双双才华横溢,齐心协力拼事业,Matt作为大伙儿的老大哥,他的弟弟不仅没有能力与他一起并肩作战,还毫无存在感,制造麻烦的同时还会闹情绪,需要Matt去安抚,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30岁的时候已经大腹便便,比Matt还胖不少,看上去比Matt老很多,不仅在才华上,在个人要求上都与Matt形成无比鲜明的反差。于是在纪录片中,你可以看到Matt数次发火。他就像担心一个低龄小孩一样担心他弟弟,甚至吵架时说气话说到Tom是不是一条狗这种比喻(真心是绝望了)。

有时候你很难说清30年后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Tom采访了他和Matt的妈妈。母亲大人说Tom从小就很不同,身为画家的母亲展现了Tom和Matt小时候的画作——这是另一个奇异的地方,因为Tom小时候的画非常出色。他并不是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相反,他只是不像哥哥那样有外向的一面,他不擅长社交,他特别内敛。他有画家的奇特思路,像画家一样敏感。他会画一些切了手脚的人,一些血腥和奇怪的东西,以表达他的压抑。他很有绘画天赋,但他并未成为一名知名画家,那些儿时的天赋就依然是小天赋,最多抖抖小机灵,并未从中产生过什么艺术品。在30岁的年纪,他像失败者一样被哥哥的光环笼罩着。他说Matt从来不懂他。

Matt的妻子Carin在影片中也有露脸,但镜头很少,没有多少机会说话。正是作为《纽约客》小说编辑的她引导Tom拍摄一部以自己为主题的纪录片。Tom尝试了。在影片中Matt对他发火,他却默默写纸条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在影片中自拍自己剪辑影片的过程,动情地落泪。他很努力,他尝试着去做好。虽然他并不是唯一剪辑师(没人过目感觉肯定会搞砸)。

有些事很奇妙。为什么作为兄弟他们会有那么大的社会地位差距?他的才华藏在了哪里?他和Matt的性格差异在哪里?是什么导致这种现况?拍这部纪录片真的有助于Tom重新审视自我吗?有助于帮助他树立自信吗?作为名人失败的弟弟,他应该怎么做才对?作为普通人,如何迈出挑战自己的第一步?如何从套着救生圈在波澜不惊的水中漂浮的颓废状态中挣脱出来?

影片最后Tom穿着保安制服为Matt保驾护航。看过The National演出的人都知道,Matt是跳水小王子,直接从舞台上径直跳下舞台穿出演出大厅,那第一个帮着Matt拉话筒线的人就是Tom。他跟着哥哥跑前跑后,当Matt要攀爬回舞台上的时候,Tom把自己的肩膀留给了哥哥,Matt踩着Tom一个健步回到舞台上,此时Tom露出令人动容的天真无邪的笑。这是最真实不做作的表情,换作任何人都演不出的表情。这可能是最适合The National的纪录片,兄弟情最适合他们。Matt说他弟弟吻合他们的歌曲内容,他是正确的。

《Mistaken for Strangers》歌词:

You have to do it running
But you do everything that they ask you to
‘Cause you don’t mind seeing yourself in a picture
As long as you look faraway, as long as you look removed

Showered and blue-blazered, fill yourself with quarters

You get mistaken for strangers by your own friends
When you pass them at night
Under the silvery, silvery Citibank lights
Arm in arm in arm and eyes and eyes, glazing under

Oh, you wouldn’t want an angel watching over
Surprise, surprise, they wouldn’t wanna watch
Another un-innocent, elegant fall
Into the un-magnificent lives of adults

Make up something to believe in your heart of hearts
So you have something to wear on your sleeve of sleeves
So you swear, you just saw a feathery woman
Carry a blindfolded man through the trees

《纽约客》配合今年纪录片上映有段Pep talk,最后是这样收尾的:

Matt said. “If you’re waiting for anxiety and fear and self-doubt to go away, you’re going to wait forever.”

Tom drank up. Then he laughed softly and said, “We have this conversation at least once every two weeks.”

纪录片中不无巧合地惊现以什么都敢做著称的德国纪录片导演Werner Herzog。绝大部分的音乐纪录片依附于乐队知名度和音乐水准而存在,这部纪录片绝不是其中之一。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