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活这个牢狱,全世界没有谁是准备好的
在《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上映都快要有20年的时候,它已经有了无数变体。“我们是日常生活的囚徒”这样一个概念早就已经蔓延到质量令人心碎的爆米花电影中。曾经在奥威尔的《198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卡达莱的《梦幻宫殿》中,弥漫着恐怖气氛,主角能感受到不自由,被社会大机器压迫,被强有力的集权主义控制,并且最后主角都被这个高压的社会驱逐。但是爆米花电影现在的处理方式不是这样。
比如今年4月在国内上映的美国青少年Cult片《废柴特工》(Amercian Ultra,2015)中,Jesse Eisenberg饰演的男主角Mike因为所参加的FBI人体改造实验被喊停,从而被当作废渣倒到美国一个偏僻小镇,他还被迫患有离镇恐惧症和幼年记忆丧失症,一旦离开小镇就会呈现瘾君子症状,这致使他无法离开弹丸之地。而小镇没有任何发展前景,他只能靠看管超市度过余生。他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女友,这名女子的真实身份是FBI派来的看守。这说穿了其实是一种囚禁。有意思的是Mike非常享受这种生活,他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漫画作品,没有人生目标。离开小镇的动机主要也就是去夏威夷度假,无法度假最多也就是晚上没事干的时候平添一丝忧愁,丝毫不影响他和爱人开开心心地过小日子。Mike上班打发时间时画的漫画真是棒极了。
在一部同样是去年下半年上档的国产剧《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2015)中,男主角丁隐居然有相同的情况。少年骨骼轻奇,威力强大的赤魂石很多人控制不了,放在他体内却比较安全,于是他被挑选为赤魂石的容器。在他所生活的村子里,所有的村民,包括与他相依为命的老婆在内,其实都是他的看守。他其实一直被监视,始终无法离开这个村子,已经构成事实上的囚禁。然而他很享受在山上当普通农户的生活,和妻子每天恩恩爱爱,一点也不想离开村子,闲暇时间他还搞得一手好木雕,并且在脱离囚禁后始终想找回这种生活。
在这些渣片中,日常生活变成实实在在的牢笼,但主角并不认为这是牢笼,反而非常适应,甚至符合当下流行,这位男主无论多么普通,都还有一点文艺小爱好。让主角崩溃的是真相,而不是牢笼。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一点事情也没有,一旦知道真相,主角就无法承受了,或者说编剧就编不下去了,然后不得不用爱情来收拾残局。平淡生活是主角挂在嘴边的人生追求,爱情是动力也是迷幻剂。潜能的开发全凭运气。
基本上遇到这种片子全部可以视为屌丝逆袭类渣片。有一位实力比男主强的女子毫无理由地爱上男主,无论男主多么普通,这名女子却甩都甩不掉。爱情是屌丝心态的良好愈合剂。因为大家普遍可以接受没有道理的爱情,其它方面可说不准。
在传记片《爱与慈悲》(Love & Mercy,2014)中,流行音乐奇才Brian Wilson同样被困在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已经窒息,最后靠一段爱情走出了牢笼。他领衔的The Beach Boys在60年代曾经红极一时,瞄准的对手是The Beatles。The Beach Boys是亲属团,主要靠Brian Wilson作曲、编曲,他的兄弟作词。后来Brian Wilson换了作词人,编曲愈发复杂,超出了他的家人可以理解的范畴。在影片中,他的家人只要求他创作畅销的作品,完全无视他作为创作者的表达需求,对流行音乐发展趋势也毫无洞察,而他准确关注到迷幻时代的到来。片中拍摄到的许多细节,比如录音时故意录入无关的声音制造现场感、对各式各样乐器声音的再发掘、奇怪物体混入录音室,搞得像电影声效处理一样等等,不仅是展现了创作交响乐那样的对多声部、多乐器的联合调度能力,还具备环境音乐创作能力,放到现在都不落伍,在60年代属于理念相当超前。
而片中他最在乎的家人,不仅无视他显而易见的能力,还肆意地对他恶言相向。他的父亲在他年轻时候一直毒打他,甚至打掉他左耳90%听力。他们说着家庭第一位,却视他为摇钱树。他父亲随意处理他的作品的版权,并直接对他说他的心血《Smile》一无是处,他已经过气了,他在五年后就将不再被人提到。有意思的是,Paul Dano饰演的Brian Wilson在迷茫的时候说自己必须回到家中才能继续创作。而在家中他受到的是父亲的辱骂。他明知道父亲一直辱骂他,却非常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地一再回到原地。他被家庭成员骂得浑身发抖,他用毛巾裹住全身瘫软在躺椅上,他蜷缩在地上,他一大早就需要吸食两轮毒品。他因为精神错乱被家人随手丢弃给一位疯狂的心理医生。这位心理医生监视他每天的行动,定时喂他过量药物,致使他实际上被完全控制。他的监护权在医生手中,而自己又有很多时间神智不清,整个就处于相当被动的状态,发现身陷地狱,感到惧怕,无力逃脱。
Brian Wilson买车时主动勾搭来的一段桃花为他捅破了天空。Melinda不介意Brian Wilson已经结婚有娃,也不搅乱他的家庭,她并不纠缠Brian Wilson,毫不利己地关怀Brian Wilson。影片结束于两人重新开始约会,现实中她成了Brian Wilson的第二任妻子,还成了他的经纪人,有了五个孩子(唔,年纪大了还可以领养),Brian Wilson就是习惯大家庭。
爱真的如此有魔力,可以应对地球上噩梦一般的日常?这真的是一个出口吗?
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宿敌》(Enemy,2013)的大卫·林奇式超现实结尾可能才是常态:衣冠楚楚的Jake Gyllenhaal出门前去房间看一眼他怀孕中的妻子,而这位女士变成了巨大的蜘蛛,盘踞在墙壁上。在每一个日清日新的早晨,噩梦都会忽然回归。男主在《宿敌》中幻化两个身份,依然无法挣脱束缚。
身份认同是内外相互关联的。Brian Wilson这样的天才得不到认同会很难受,《宿敌》中当过一些酱油角色的男主,究竟有没有能力成为出色的演员呢?青春不在,还能不能顶住压力呢?如何才能消解母亲对他的不满所带来的压力呢?Mike和丁隐也终于有那么一天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不过在爆米花电影中,再大的困境(比如毁灭地球)都是很简单的。因为主角会凭借主角光环,超能力忽然就有了,莫名其妙就搞定了一切。仿佛在规劝看片子的人,安于做一个普通人才能感觉好过一些,这是一种美德。瞎咋呼没用,该来的总会来,该轮到你成为炮灰的,总会玩完。明明知道的,就不要捅破窗户纸。于是日常生活是不是一个牢笼变得无所谓了,只要你觉得住得舒服。虽然有时候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仅需像Brian Wilson那样,问一下美丽的凯迪拉克女销售,能否关上车门。在女生不愿意的时候,仅需简单暗示一下“只要5分钟”。Bria Wilson在被判为精神病患者的时候,用无敌撩妹法冲出了自己的牢笼,整个过程比爆米花电影不知道要清晰多少倍。
或许Paul Dano的另一部片子《年轻气盛》(Youth,2015)的主旨是一个万能注脚。这部片子的主旨是跟Paul Dano聊天的小女孩说出来的。孩子反而更加看得透彻。没有做好准备,所以不用怕。从心所欲。这部片子讲的不单单是关于死亡和衰老,而是关于从心所欲向前迈步,不要被过去牵绊,那就是年轻的状态。对年轻人来说也是这样,这不是一个关于年龄的问题。反之就是被禁锢。
在《旅行终点》(The End of the Tour,2015)中David Foster Wallace讲到,他觉得自己好像是脱光衣服站在一间空房间里,窗外有很多人在看他。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对日常生活最精妙的形容之一。你有没有意识到,并不是要等到需要你拯救地球的时候才有这种众目睽睽之下的效果(而且别人皆自由,他却被困住)。在感到束缚的时候,在感受个体渺小的时候,在说不上开心也说不上不开心的时候,在你带着一颗敏感的心面对周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你会怕吗?你会像David Foster Wallace一样自杀吗?还是像Brian Wilson那样,花上几十年,看清地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