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的回音——观皮埃尔和吕克达内的影片三部


Emilie Dequenne99年在戛纳拿奖的情景。她在台上长时间泣不成声,台下剧组成员包括导演也在抹泪。

孩子l’en fant 2005
儿子le file (The Son) 2002
美丽的罗塞塔Rosseta 1999
Jean-pierre et Luc Dardenne

法斯宾德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真实世界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反而是他虚构出来的故事是真实的。他认为自己的片子虽然虚构的故事都不是取材于真人真事,但却是超越真实世界的真实故事。

Jean-pierre Dardenne和Luc Dardenne这对比利时兄弟原来是拍纪录片的,这他们的电影中继续沿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那些晃动的镜头和表演朴素自然的演员把真实世界不加修饰地展现出来。三部影片都是由主人公忙忙碌碌的身影开头,《孩子》中父亲在工厂忙碌,《儿子》中孩子他妈在满大街寻找孩子他爸,《罗塞塔》中罗塞塔刚被解雇。三部片子都在主人公们得到暂时共鸣的时候突然结束,《孩子》中父亲和一个男孩终于达成父子关系,《儿子》中孩子他爸和孩子他妈抱头痛哭,《罗塞塔》中罗塞塔唯一一个朋友扑到她的身上,感情终于宣泄的时候片子结束了。差不多都是90分钟的长度,很短,就像是从生活中抽出的小片断,真实到让你看后呆住,抓抓沙发,忘记把碟拿出来。

看片子之前我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因为在戛纳它打败了一干好导演。其中包括文德斯。《别来敲门》我个人很喜欢,是他这几年最出色的影片之一,比《富饶之地》要好很多。其他比如《最后的日子》也是可以看不止一遍的片子。不过看后觉得《孩子》虽说不错但还不是出类拔萃的,较之最喜欢《罗塞塔》。《孩子》和《罗塞塔》更相近些,而《儿子》在这二者之下。

《罗塞塔》我以前评论过,当时是这么说的:“罗塞塔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不过可以预见她和他之间新的开始。她在贫穷和朋友之间的选择,她被生活压迫出来的急躁和自私掩盖了本身的善良。”

导演对罗塞塔的评价是,她需要重新调整看待别人的方式,在她的眼里始终没有别人,因为她认为别人眼里也没有她。

听到这番评价再回想起罗塞塔那镜头捕捉不到的、空洞却又带着坚毅的眼神,观片后的震动尤在。社会就是这样不近人情。但为了那渺小的希望又不能放弃它。如果只想到自己,如果把对社会的不满反馈到社会中,可能会看不到周围人的爱。三部片子都说了这么一个事,导演贯彻始终地要发现表象背后的东西。《孩子》中他是爱她的,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他无视着她的爱,他可以很轻易地撒谎甚至把孩子送掉。当《罗塞塔》中她看着在水中挣扎的他而长时间不施救的时候,习惯看到善良的主人公的我们顿时很不习惯。但是没有爱的生活几乎是坚持不下去的。到最后,不得不接受那唯一的一份爱,那也是唯一能让自己得救的机会。

很让我动容的,导演让片中人物一直处于寻找状态,《罗塞塔》和《孩子》可以说是动态的,第一个镜头开始前人物内心在挣扎,打字幕了还在挣扎,导演没有参杂自己的言语在里面,完全靠最表象的人物行为来表现复杂同时无法理解和简单定论的已经有些麻木的人的内心变化。这个使得影像本身拥有了生命力,并且具备了超越真实世界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