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IC此次巡演中有两天放了法国影片。我挑选了其中一天去看,因为那天有我最喜欢的法国导演雷诺阿的片子。
9/19
沉睡的巴黎 / Paris Qui Dort,雷内·克莱尔,法国,1925
杜普博士的疯狂 / La Folie du Docteur Tube,Abel Gance,法国,1915
查尔斯顿 / Sur un air de Charleston,让·雷诺阿,法国,1927
演奏:Simon Berz(自制乐器、鼓)、Steve Buchanan(吉它、中音萨克斯、电子踢踏舞)、Christian Müller(低音单簧管、现场电子)
连续看默片会产生有趣的比较。比如雷诺阿的短片《查尔斯顿》和短片《杜普博士的疯狂》。《杜普博士的疯狂》是1915年的片子,片中采用类似哈哈镜的效果,通过拍摄特效来表现人物变形。但这种技巧不仅让人物变形,而且让整个场景都变形扭曲。在那个年代,这位导演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变形的效果,无法运用自如,更不要说保持影片节奏了。当变形不断深入时,画面扭曲得无法观看,产生中断感和剥离感。
到了1927年,雷诺阿在《查尔斯顿》中已经能极为巧妙地应用摄影和摄像技巧。1927年之前,雷诺阿拍摄过《水姑娘》和《娜娜》,但距离拍摄完美无缺的《游戏规则》(1939)尚早。
在拍摄查尔斯顿舞蹈时,雷诺阿没有一秒没用“特效”,快进、快倒、慢镜头,还有物体神秘出现和飞移。这些技术现在看上去没啥特别,圆形飞行器也显得格外古怪——尤其是飞行器的门非要开在顶部,并很符合当时导演思维模式地搭配老土绳索楼梯。难能可贵的是雷诺阿运用技巧相当纯熟,观者不会像观看《杜普博士的疯狂》那样一边看一边发现导演在运用特殊的拍摄技巧,如果不是带着想了解一下雷诺阿用了哪些拍摄手法的想法去观察这部短片的话,很难注意到他的拍摄手法。雷诺阿通过对快进和慢进的搭配,巧妙地在无声电影中重现了查尔斯顿这种20年代非常流行的舞蹈的快节奏。随着快进速度越来越快,能让观众感觉到节奏在逐渐加快,教舞者开心,学舞者进步也快,达到最快的时候反而穿插上慢镜头,有了时间停滞之感,最后学徒的各种累也被表现了出来,整个过程很抓人。两位演员展现出自由洒脱的一面,牢牢地主宰了画面。要知道,拍一部无声的关于舞蹈的影片是非常难的,因为舞蹈不能没有音乐,要表现得如此清晰更加是难度颇大。
然而,正是因为导演拍摄得如此细腻和逼真,使得这个2028年黑人探险家发现并带回了白人姑娘,让白人传统舞蹈查尔斯顿在非洲大陆大受欢迎的结局有了可信度,而且显得非常欢乐。
话说我们都知道,追求自然和现实的雷诺阿几乎不拍科幻片。虚构的科幻设定或许是为了不至于引起政治上的反弹。这个设定就纯粹是个设定,整部片子主要就是拍了一场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表演,巧妙地进行了文化反转,骨子里依然非常现实主义。不过这部短片恰恰对科幻影片做了一个注脚。有的科幻片真是极其不科学,各种逻辑错误和不可思议的傻气。你说你个飞行器干嘛弄成不实用的圆形,停的时候还要找地方卡住,否则会滚来滚去。布景几乎不可理喻,故事也非常简单,一男一女外加一个猩猩,高潮不过是跳了一段舞。但这个很简单的故事和很不科学的设定却因为导演高超的表现方式和丰富鲜活的细节变得丰满而迷人。但当我们入戏的时候,其实不会去在意影片的设定从科学上是否能成立,也不会去在意影片的立意有多高,主旨是什么。要让影片常驻脑海成为记忆一部分,必须和真实世界这个维度的人事有同样的精确性。
当然,有能力的人可以从文化反转的角度把此片拔到非常高的高度。整个电影史上面,白人拍摄的影片中,有多少男主角是来自非洲中部的黑人?而且还掌握着高新科技?虽然那位男主角看上去是白人假扮的。有多少影片中的白人还处于野人模式?但是这个设定显然不像《人猿星球》那样意味深长,没有某种蓄谋已久、颠覆人类社会的感觉。我以为雷诺阿的设定并没有包含特别复杂深奥的主旨,这只是他一贯的行事特点。在他看起来,人与人不是因为语言和民族产生隔阂的,不同的阶级反而会导致人们产生隔阂。比如法国农民和德国农民谈得来的概率高于法国农民和法国资产阶级大地主。在《大幻影》(1937)中,他让战时的法国人和德国人不仅沟通了起来,还颇有共同语言。人们的各种努力不是出于我要成为一名反法西斯战士,而是出于我要恢复正常的生活。(我国反应抗战的影片始终不能拍得这般洒脱。但论热血和反法西斯情绪,很多影片都还比不上雷诺阿拍摄于1943年的《吾土吾民》,那能让你热血地落泪。)在《布杜落水遇救记》(1932)里,随性的流浪汉和虚伪趋势附利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毫无共同语言可言。《查尔斯顿》中,舞蹈这座桥梁联系起白人和黑人,然后出现一派和气的景象,这完全是导演最喜欢看到的一幕。那欢乐的场面,就好像是1954年彩色有声电影《法国康康舞》的微缩版预演——《查尔斯顿》中同样包含了侧面高抬大腿划圈的动作。
另一部法国片《沉睡的巴黎》假设了科学家X发明了一种射线,可以让其辐射到的人定格。于是打开辐射之后,只要在打开辐射的那个时间点再关闭辐射,就能让没辐射到的人平白无故多出时间,而其他人即便醒过来也不会发现。有那么一小撮人在时间定格时发现自己拥有了整个巴黎,从而行各种偷盗欢愉之事,并不出所料地落入无聊和争斗之中。在恢复到正常时间之后,反而又重新去找科学家,企图再回到定格世界。影片中包含了各种在此种极具诱惑性的特殊环境下可能暴露出来的人性恶,但整个走势非常喜剧。一切都欢乐地进行着,并且嘻嘻哈哈地归于平静。最大的区别是男主角认识了女主角。值得一提的是,在制造笑料的同时,作为一部讲述时间定格的科幻片,影片用到的最科幻道具居然就是真的定格。科学家的大阀门极度小儿科,原理看上去也非常不专业,但这一切都无碍影片的观赏性。
当日Simon Berz、Steve Buchanan、Christian Müller的演出相当棒。他们的演出非常契合《沉睡的巴黎》多变的节奏。随着时间的定格和重新启动,随着主人公的无聊和High起,他们的音乐有着足够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情绪。尤其突出的是为《查尔斯顿》配乐的Steve Buchanan。他直接现场在电子感应设备上跳踢踏舞,然后通过设备处理,再扩音,得到非常棒的脚步声(同时充当鼓声),外加其他成员的萨克斯,不仅为查尔斯顿配上背景音乐,还模拟出舞蹈的节奏。虽然最高超时跟不上演员快进后的那种神奇节奏,但他们非常美好地再现了舞蹈现场的热闹场面。选这部影片真是选得相当对。后来又看了一次有他们三人参与的演出,同样相当出色。且听下回分析。
* 剧照出自cinecolla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