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妮与祖伊:请忘了自我吧

书名:弗兰妮与祖伊 / Franny and Zooey
作者:(美)J.D.塞林格 / J.D.Salinger
译者:丁骏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8月

人民文学这回获得塞林格授权,从2007年下半年起至2008年上半年,陆续出版塞林格文集三本,将塞林格在国内(除港澳台地区)版权即将到期的、未经授权出版的、以及从未出版过的中短篇一并收录,重新修订、翻译、整理,将散落的塞林格智慧收集在一起,除了那些塞林格拒不出版的中短篇小说外,大致齐整。在我看来,出版塞林格文集是件早就该做的好事。将塞林格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混编在一起,或安上一个恶俗封面都是暴殄天物。塞林格的集子应该是安静、孑然独立的。《弗兰妮与祖伊》的封面就给人一种静宓之美,装帧和小说的气质相吻合,让阅读充满期待。

回到小说内容本身。《弗兰妮》和《祖伊》这两篇小说的价值绝不低于《木匠,把房梁抬高》以及《九故事》。这是典型塞林格风格的小说,且技法纯熟。《弗兰妮》讲述了格拉斯家的幺妹弗兰妮精神崩毁的故事,《祖伊》讲述了哥哥祖伊开导妹妹弗兰妮的故事。故事都发生在几小时之内,人物关系简单。故事并不简单,但作者描绘出来的情节很简单。通过细小动作和滔滔不绝的对话来描绘特定时间内、特定场景中孤立的人物是塞林格的拿手好戏。这些短小故事就是冰山,没头没尾,窥其貌的过程让读者充满乐趣。就描绘对象而言,天才少年以及少年困惑是塞林格最热衷的,也是不少读者喜欢看的。更特别的,通过《祖伊》我们能看到禅宗对作者的重大影响。祖伊和弗兰妮的对话仿佛是一段自我对话(你可以把这个人看作是塞林格,这样,弗兰妮和祖伊就是塞林格的分身)。我们看到,一个人在避世和入世间摇摆不定。祖伊大段独白式的诡辩都无效,最后却靠一个讨巧的假设立足,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这种人人都是上帝、佛祖无处不在的假设是多么具有安抚作用啊,弗兰妮放下电话的瞬间简直是顿悟。

单纯责怪塞林格厌世消极,带坏青少年是不对的,《弗兰妮与祖伊》是对生活方式的寻求,而且没有导向厌世。将塞林格看作一个面向青少年的作家也是有失偏袒的。用塞林格来悼念青春也只是阅读方法之一。塞林格切合了人类共通的朴素情怀,塞林格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他能引起共鸣。有言道绝圣弃智。又有言道大隐 隐于世。关于这两点,看看祖伊是怎么做的吧。祖伊告诉弗兰妮,她以为自己困惑于把世界看得过透,实际上她的困惑在于没有看透。不过她比看也不看就盲目接受 某种观点的人好得多,毕竟她思考过。在乏味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思考力,并且不带着缅怀的心情,而是处于在当下的状态,该有多难。这难题把作者本人难倒了,我估计他要真相信祖伊的鬼话就不会去隐居。

补充说明,《弗兰妮》作于1955年,《祖伊》作于1957年。不妨看完《祖伊》后再看一下作于1953年的《特迪》(收于《九故事》)以及作于1959年的《西摩:一个介绍》(今年将和《木匠,把房梁抬高》一起出版)。尤其是比照《祖伊》和《特迪》,你能发现塞林格并不局限于讲故事,营造诡异气氛。他能在别人惊讶的眼神中看淡一切。

刊于2008年2月《通俗歌曲·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