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九龙海滨长廊 Clockenflap 11-29:Kiasmos、Chic Ft. Nile Rodgers、New Order
就是冲着New Order来香港的,今夜圆了梦。
Kiasmos
kiasmos @ electriq, 17:00-18:30
Kiasmos是音乐节排名第二的期盼。Óladur Arnalds不久前刚在上海说,上海音乐厅的演出是他本轮巡演最后一场,转眼就以Kiasmos成员的身份跑到香港搞起了电子演出。Kiasmos去年那张专辑很好听,虽然也很不耐听。说实话,Óladur Arnalds自己的钢琴作品已经听腻,Kiasmos和Óladur Arnalds自己的专辑有许多不同,电子乐尝试对他来说是有益处的,毕竟我感觉其宣称的新古典开拓之路已陷入瓶颈,何况转型Techno好像还蛮时尚。舞台上Janus Rasmussen看着更像DJ,Óladur Arnalds即便在完全黑暗的光影效果中好像还是在展露自己的笑容,挥舞手臂,热情洋溢煽动气氛。两人实属互补。
Chic
The Unsung Heros @ Harbourflap, 18:45-18:55
Chic Ft. Nile Rodgers @ Harbourflap, 19:30-20:45
Chic的演出非常具有煽动性。两位黑人女歌手表现卓越,妩媚,而且声音好听。《Dance, Dance, Dance》、《Everybody Dance》这样的Disco歌曲琅琅上口,简单动感。他们还邀请了在其之前演出的菲佣合唱团The Unsung Heros一起舞蹈。场面和Belle & Sebastian收尾大聚会效果差不多。
六十多岁的Nile Rodgers说起他战胜前列腺癌重返舞台的故事,听起来非常励志。女歌手还帮Nile Rodgers整理发辫,也看得出这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团队。High是真High。
不过曾经看过一次Chic的朋友说Chic这曲目单连同说的话和之前一次演出如出一辙,管唱的经典曲目还是这点,也一如既往翻唱Duran Duran、Daft Punk等等大牌的曲目,一番乱炖。还好我也只是看一次。
New Order
New Order @ Harbourflap, 21:30-23:00
于我而言New Order是人生必看的乐队。算上见了两次的Peter Hook,至此,除了去英国给Ian Curtis扫墓外,Joy Division和New Order的核心人马已经全部见到。
Joy Division是我人生中最早喜欢上的乐队之一,起初被Joy Division为代表的后朋音乐所吸引,看轻New Order和电子舞曲。后来鬼使神差看了New Order当时号称最后一场演出的《Live in Glasgow》,被深深打动(此后重组了两次,所谓最后的演出变为虚空,永远不要相信艺术家的“最后一次”),外加《New Order 3 16》,从现场演出逐步接触到New Order。不光是New Order早期从Joy Division时代遗留下来的作品,即便是今年新专辑《Music Complete》中的作品《Singularity》,你依然可以感受到某种一以贯之的作曲。Joy Division不是诗人Ian Curtis一个人的,Ian Curtis是赋予乐队深度和灵魂的人,但撑起乐队的还是这些杰出的作曲者们,而他们依然健在。他们没有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停止脚步,反而开创电子舞曲的新时代。更有人认为如果Ian Curtis没有自杀,Joy Division也会探索新的音乐方向。这一点听一下过渡时期作品就知道了。几十年后他们青春不再,却依然站在舞台中心,无论心态还是能力都着实令人敬佩(Gillian Gilbert和Stephen Morris这对老夫老妻也是够不容易)。
分分合合争吵不断的New Order(其实就是暴脾气Peter Hook作)这些年演出并不算多,2012年那次大巡演去了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地,并没来香港,Setlist.fm显示,他们上次来香港可能还要追溯到1985年。
此时此刻,2015年11月29日,New Order是Clockenflap整个音乐节的主台压轴乐队。我预感到这是一场泪奔的演出。2013年4月看Coachella网络直播已经泪流满面。现在回想起来这泪点来自《Temptation》,倒还不是Joy Division的老歌荟萃。《Temptation》才是那个奉《猜火车》这样的电影为最酷的青春留下的记忆。虽然因年纪原因,我错过了70年代末的英国,更过错了80年代和差不多整个90年代,但是在通过影像构建起来的回眸中,New Order提供了一个出口。
话说此前Peter Hook自组的Peter Hook & the Light之Joy Division翻唱大会(2014 @ MAO)并没有如此催泪效果,或者说虽然跟着唱很High,却并没有那么感人。纵使Peter Hook掌握着从Joy Division到New Order那经久不衰从未差过的Bass线,他的人声和Bernard Sumner比起来还是有蛮大差距,而且他把Bass交给了别人,就像被夺去王冠的国王。无论Peter Hook是否承认,显然不是他一个人撑起的New Order。Bernard Sumner享有最高呼声。多年来他的声音一点没有变,如此近的距离看到他,这就像是曾经的那些“最后一场”再一次复活。虽然Joy Division的经典曲目是翻唱重灾区,这个已经结束的乐队通过翻唱被新一代观众不断忆起,但在所有在世的人里面只有Bernard Sumner能把Joy Division唱成催泪弹。这在《Live At Bestival 2012》里也有体现。香港很可惜只唱了一首Joy Division的歌:《Love Will Tear Us Apart》,香港演出前一阵New Order在欧洲还要唱最喜欢的招魂曲《Atmosphere》的。即便是这样,就那么短短几分钟依然叫人泪流满面,情难控。大屏幕上打出Joy Division字样,然后是Ian Curtis的肖像,虽然这只是他们这些年惯常的一招,猜都不用猜就知道的一招,但在那几分钟,仍然感觉像是穿越了几辈子。每一位被音乐打动过的人一定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那是所有人的千言万语被像糖纸一样揉拧在一起时发出的声音。十几年过去。从懵懵懂懂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到发现Ian Curtis的歌词如何道出死亡的真谛,有时候我不知道在价值观形成的年纪被这些一点也不完美的英国人洗脑到底是喜还是忧。香港演出后,Peter Hook还在跟Bernard Sumner就版权问题对薄公堂。他们的故事就跟肥皂剧一样。Peter Hook说New Order永远不会重组(2011 @ The Shelter),Bernard Sumner就拉着其他人自己开了新的New Order公司,重新出专辑,谁比谁狠。他们真的没有Ian Curtis那般超凡脱俗,被绕不开的利益问题牵绊住。我又何尝不是这样。Joy Division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New Order在这个世界陪伴着我们。New Order这个金矿还远远没挖完。
除了老歌,新专辑质量并不差,这为演出增色不少。不要和《Get Ready》比,和《Lost Sirens》比比,《Music Complete》的水准就够感人的了。这张有多名好友参与的专辑中,《Singularity》、《Tutti Frutti》都很出色,外加你们喜欢的德国老视频。没有《Ceremony》。时间太短,经典老歌又太多,根本来不及唱。一次抖腿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前排过于拥挤,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能抖得太夸张,还要兼顾抹眼泪。是的,看Chic一部分原因是为前排看New Order做准备。我们穿着画有披萨片的Ian Curtis Is Hungry的T恤,吃着披萨片。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这场演出不是青春的祭奠(有个小伙伴回去就结婚了),而是一次延续。站在空荡荡的舞台前看着一部分歌迷疯狂争抢歌单,须臾之间,想起很多事情。
歌单:
- Singularity
- Crystal
- Restless
- Your Silent Face
- Tutti Frutti
- Bizarre Love Triangle
- Waiting for the Sirens’s Call
- Plastic
- Perfect Kiss
- True Faith
- Temptation
返场
-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 Blue Monday
配套购买了Ian Curtis Is Hungry T恤和Feed Me!New Order纸钱包。而我的第一张黑胶,就是从香港带回的New Order《Blue Monday/The Beach》。
Clockenflap Day 2:Unkle、Ratatat、The Libertines、Mercury 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