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的书(三)

去年所读几本关于植物的书,包括《发现之旅》、《异域盛放》。拖拖拉拉现在才贴出读后感,我也是年更君啊。速评一下。

《异域盛放——倾靡欧洲的中国植物》,英文名是Gifts from the Gardens of China。由英国人Jane Kilpatrick所写。Kilpatrick开篇就附上了芍药在自家花园盛开的照片。并且从头到尾带着赞叹和仰慕的口气来描述中国植物。客观的说,英国作为一个北温带小岛国,虽然有一些自己的植物品种,而且从法国等国家移种植物过来也不是没可能,但总体上植物品种不是特别丰富,而且欧洲植物和中国植物即便是同科同属,也往往差别很大。而我国动植物品类之丰富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不难想象植物狂热爱好国英国的民众看到中国植物时的欣喜和其中蕴含着的巨大商机。早期来中国采集植物的英国人还被误以为别有用心而遭遇不测,但闭关锁国阻挡不了英国人的狂热之情。从17世纪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到18世纪30年代中国风席卷英国,几乎是必然的事。

其中有几个经典案例。比如从中国引入的月季和欧洲的玫瑰杂交,诞生如今的现代玫瑰;一些英国经典款常见植物比如虎百合、鸢尾等,最早都是从中国引入的;特别是茶的引入至关重要。整个过程被对植物的狂热爱好驱动,也被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起先即便是普通款的中国花卉都可以在英国卖一个离谱高价,奇货可居,只有特别有钱的阶级才玩得起。后来引入多了价格回落,但是像茶这样的植物确实是刷新了英国人的认知。他们几乎是在“抛头颅洒热血”地涌向中国。但是英国作者的盛赞一点不能激起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全书在火烧圆明园中结束。这件悲剧标志着试探性和科考性的中国植物热恋时期彻底结束,而开始了抢夺。不过同样让人伤心的是,英国邱园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植物园之一,是世界各地植物园园长学习膜拜的地方。英国从中国引入那么多品种,不单单是美化了自己国家的花园,实实在在地在物种保护、文化传播、植物杂交育种等方面都有贡献。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都还需要改进,尤其是衰退到不行的植物保护和植物科普。并非意外的,讲探险的《发现之旅》、讲中国花卉引入英国的《异域盛放》、园林植物图鉴和大量欧洲植物图鉴、丝带花、畅谈植物学发展过程的《植物的故事》、《塞耳彭自然史》等许多关于植物的译作都是英国人所写。网络上传播比较广的植物纪录片也是英国人在他们的植物园中拍摄。像贾曼这样的狂热爱好植物的电影导演也诞生自英国。他说从小家里就有花园,植物伴随着他成长。英国世博会整个场馆都用来介绍植物多么美好以及英国人民如何把高科技融入到日常植物栽种中,其他基本上啥都没说,奥运会都一笔带过了。这些绝非巧合。

《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的书腰其实有误导嫌疑。这本书其实是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出版发行,由馆长题词,介绍博物馆历史的书。书中不仅是附了300多幅印刷精美的插图来自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讲述的三百年里的历险故事也都是和博物馆相关。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人们带着画师乘船远洋,一路画下所见动植物,并尝试带一些种子回过栽种。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标本、笔记和手绘植物图谱。有钱人以收集奇异植物为乐趣。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就是靠着富人死后捐赠的收藏品建馆的。书中记述的历险故事无论主角是否是英国人,有些是为博物馆相关机构或个人服务,有钱人出钱让他去历险,所带回物种归于出钱者;有些是个人对植物有着狂热爱好,所以筹钱出去历险;更多的本身就是有钱有闲的贵族公子哥,很自然地热衷起最热门的动植物采集活动,亲自带队出海。有些人惨死在旅途中;有些人虽然安然返回,船只却失事,遗失大量珍贵手稿和物种;有些人被外部事情所困发生资金断裂、与合伙人分裂、争抢成果,等等。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最后都会有藏品落入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被这本书记录。在英国强盛的年代,英国人有大量时间精力来收集全世界的动植物,带着好奇的目光踏上每一块“蛮荒”之地。虽然有时候动植物爱好者是跟着搞贸易的船队一并协同出航,抛开其他因素(比如纯粹自然探险虽然本身没干什么事,但是否也为某些欧洲强国入侵他国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很随便地强行带走他国物种这种反自然行为是否会引起物种入侵等其它连锁反应,书中也提到了早期因为标本制作都没个规范,导致带回去的只有画作,活的死掉,死的烂掉,一团乱),通过不断的采集和比较,前人确实是冒着生命危险发现并引入了这些物种。到了达尔文时期,根据大量实地观察和反复比较还抛了个进化论出来。如今科学技术发展了,当年的有些发现和结论时过境迁,不再正确。不过先冒冒失失,不断跌到再爬起的过程难以避免,最后前人还为我们留下一博物馆的珍品和一系列历险故事,散发迷人的魅力。如果有机会去伦敦,一定要去看看设计于1870年的、古老、辉煌的伦敦自然史博物馆。

《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全书》是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编著的园林植物图谱,一本实用工具书。专业人士可以用,非专业人士也可以通过植物属性和彩图查询,不会觉得不方便。目前的感觉是《中国花经》之类国内出版的书籍专业性还是强了一点。英国出的一些图鉴比如这本园林植物百科,就既有专业性又有易用性,比较好。另外,平时在城市里看到比较多的也还是园林植物,所以还比较实用。本来有去下载电子扫瞄版本,模糊得没法看,于是入了实体书。

《花卉圣经》其实就是一本图样。选编也没啥规则,属于精选性质。有一套同类植物插图的书签。书签中的部分款式可以在书中找到,很多还找不到。完整版本在博物馆里。

《岭南本草新录》讲的都是刘克襄个人和一些岭南常见的可食用本地植物的故事,大部分时间在谈小情致和这些植物食用方法。一位喜欢食野菜的高端吃货。闲暇时看看了解岭南风土,其他没什么。这种小格局的书和英国人畅谈历史的《植物的故事》、《发现之旅》,以及美国人写的涉及生物学的《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比起来要无聊不少。

《丝带绣的花样世界:图案与技巧》全本都是英国常见野生植物。耧斗菜、海甘蓝、雪花莲、鸢尾、火炬花、罂粟、旱金莲、毛地黄……都是贾曼日记中常见植物。形态生动。在书店翻看了下好欢喜,就买来看了下。纯粹看图案,也没亲自去绣。


《发现之旅》 Voyages of Discovery
[英]托尼‧赖斯 著 林洁盈 译
2012年1月商务印书馆

《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of Plants and Flowers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 编 杨秋生、李振宇 译
2005年1月河南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