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所读关于植物的书(二)

今年4月底总结了今年1月至4月所读的关于植物的书,不知不觉又过了六个月,期间又读了一些关于植物的书,也总结一下。日后这可能会是个植物图书系列,最近又看上几本新的……

现代自然》(Modern Nature),英国艺术家Derek Jarman的日记,详细内容可以参见5月写的“我家后花园有个核电站”。我非常喜欢这本日记。在植物方面,这不是一本植物科普书,只是一个热爱植物的人写的日记,记录他的日常生活,严格说不是一本植物书。没有一幅植物插图,没有提任何生物学、植物分类学知识,他只是随意地记录今天看到的植物,今天给哪些花浇水,明天去花市买些什么种子。哪部片子里的植物用得好,他喜欢哪种花,关于此花有些什么趣闻,奥维德说过些什么,为何要用到自己的片子里去。1年半的日记里,他提到了400余种植物,将英国常见植物和野生植物(尤其海边的)一网打尽,因为记录时间超过了一年,所以能看到和感受到英国植物的四季。他是个非常棒的园艺师,他爱那块贫瘠的土地。他非常喜欢罂粟在风中妩媚摇曳的姿态,他爱海边那些来年春天又会重获新生的野生植物们,丝毫看不出曾经台风海啸,曾经萧瑟孤寂。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玫瑰之吻”这个名字是个噱头,其实叫“花的博物学”就足够。此书介绍了花的形态、颜色、气味、温度等特征在植物传宗接代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植物的交配、授粉过程。是美国植物学家Peter Bernhardt写的超有趣科普书,生物书上死板的介绍让人感觉我们的观察对象都是死的,而在这本书里一切都是活的。我们的生物书上介绍A长成B形状,学生就必须背出来,以便应付填空题。而这本书里A长成任何形状都有可能的原因,A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而不是显微镜下任人摆布的切片。作者说美国大学里学生都不爱学植物学,植物学教学要改革。啊,如果能听到他的课该是多么幸福。

看完这本书下次再看到花就不会只是感慨好美丽,你会去闻气味,寻找花的雄蕊,分辨这株植物的性别,观察是谁在为之传粉,想象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具体内容参见5月份写的笔记:“花的备忘录”。

中国花经》,专业人士推荐的介绍中国花卉的辞典。内容详细地过分,从基本形态到培育方法。因为第一版出版于1990年,故尚存意识形态的东西在,或许是为了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把我国十大名花单独出来放在最开头介绍,并把不多的几页彩图90%以上贡献给了十大名花。在除去十大名花后,其他花卉按照植物科属排列。不过可惜的是,内页排版和目录均没有清晰的科属标注,需要读者按照自己的知识想一个相近科属植物,然后“就近”翻阅,翻到十大名花时还要跳跃到前几页去连同查询。笔画和拼音查询的查询速度还不如按科属知识直接看目录,你知道,花卉名字混乱,别称很多。对于不了解或不熟知的植物而言,按名称查询更加不现实。没有科属查询表多少显得不专业,也不方便。但此书又格外专业地附了拉丁学名查询表。

笔者除了购买了精装版之外,还在新浪上找到了电子版下载,不过下载后发现乃影印的PDF版,字迹模糊不清,原本清晰准确的黑白线描花卉图更加惨不忍睹。对于一本700多页的典籍来说,PDF版本查询起来实在相当不方便,和书本完全无法比。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山东册》,青年植物学者刘冰的植物痴形象深入人心。此书的编排在同类口袋版植物手册中可能是最上乘的。使用者可以从木本草本区别、花的颜色、花瓣数目等直观角度非常快速地查询,编排上,不仅有该植物的彩色清晰照片,还有同类植物照片,科属、拉丁学名、别名、中文名汉语拼音、英文名、开花结果时段、特征及区分方法、大小比例等细节,比DK植物手册的编排更加美好,非常适合野外识别植物时带着——当然,仅限北方地区,上海地区野外观花带着此书会比较没头绪,因为手册上找不到的太多了。

这就是遗憾的地方,筹备了4年,我国植物专家们只出了山东册这么一本,此书已出版了2年,其余地区何时出版依然遥遥无期。山东是我国植物较匮乏的一个省,那么出到云南又该是怎样的大工程?按照现在的速度,出齐全国的野外植物识别手册看来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除非我国植物加快了灭绝脚步。于此同时美国已推出了iPad和iPhone版的植物应用,开始电子化了。

野外观花手册》,这本同为国人编辑的口袋版野外观花手册可以用来反衬山东册多么优秀。这本书的一大有点是最末附录的小图列表目录,查询很方便,如果山东册借鉴了就更加完美了。还有一大优势,毕竟这本是全国常见野花,拿着这本书在上海观花命中率比拿着山东册要高。

植物的识别》,北大植物分类学家汪劲武教授写的植物分类学科普书,老一辈学者写的科普书都是这种口气呢,好像就是从小熟悉的,很亲切。汪爷爷很仔细地介绍了常见科属的鉴别方法,相当实用。结合实地观察,再回过头来温习相应章节,收获更大。此书的目的不是像山东册那样让你辨识出植物名,而是培养在不看任何手册的情况下,直接判断出科属的能力,这样能梳理植物的特性,对各类植物有整体上的把握。

不过除了穿插的小故事外,正文行文还是充斥不少植物学专业术语和说法,当然,老人家在开篇就说了,要想学好植物,了解些专业术语是必要的,否则查个资料都不方便。其实我最烦的是老人家时不时提到他们北大校园里有些什么植物。

危险花园——颠倒众生的植物》,这本完全是猎奇了。所介绍的植物都是和人类有纠结关系的,毒品啦,毒药啦,兴奋剂什么的。

我还去图书馆查找植物学方面的教材,一些不太好的植物学教材就是生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的混血,要不你就兼顾到园林、药用等实际应用,要不就考虑学生实地鉴别的需要,至少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吧?反正都没有做到,很鸡肋。一分钟也不想看到它们。

补充,最近所读爱尔兰女作家克莱尔·吉根的《走在蓝色的田野上》有不少爱尔兰的风物,为小说平添许多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