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Andrew Bird @ 同乐坊

九间
andrew bird

Andrew Bird live @ 同乐坊芷江梦工场
2010.01.29
21:30 – 22:00 暖场:人造大兰(胶壳主唱)
22:20 – 24:00 Andrew Bird

看了Andrew Bird的现场,让我不得不重新评估此人。刮目相看,开了眼界。

在看他现场之前,对他的现场为什么会被有些人排在“此生不得不看的现场”之列完全无法理解。对他在美国评论界取得的好口碑也无法完全理解。Andrew Bird有非常优美的旋律,一听上耳,前几年做年度民谣总结时我曾煽情地评价《Armchair Apocrypha》为“风格达到无法定义的地步,美到心碎”。但Andrew Bird的音乐总让人感觉有隔阂。原因大致有三:歌与歌的辨识度其实不够高;Bird特别强调歌词,英语不够好的童鞋多半晕厥,即便英语好的童鞋也不一定人人都对他并非简洁明快的歌词有兴趣;传承了老民谣人的旋律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创意的改良,且涉猎相当广泛,完全不受拘束,此等复杂情况可能有些听众会有一点不适应。这些也是我以为优秀的国外唱作人在国内无法取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注重歌词的民谣歌手或乐队情况类似。有人会反驳。比如很多人就对Bob Dylan今年的中国之行充满期待——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年代又不同,我以为年轻人中Bob Dylan的铁杆应该并不多,他被广泛接受很大部分原因是已经成了文化符号。Sufjan Stevens有多少歌迷?Iron & Wine又有多少支持者?不得而知。

我知道的是,Andrew Bird的中国歌迷之少让我跌破眼镜。现场中国人比例应该比Great Lake Swimmers那场还小。分明更大牌,分明现场更棒,票子是售罄了,多为老外所得。老外也很粉丝,演出后的曲目单被A外国男生拿了去当场卖给了B外国男生。率先追要签名的也为一外国帅哥。难得有一个以小提琴为主的唱作人来到上海,基本上单纯老外为老外演唱。老外来自五湖四海,听到多种无法辨识的语言,从金发妙龄少女到白胡子老头,从醉酒发狂的摇滚男到安静跟唱的斯文学生型帅哥。有些奇异。

Bird是点燃现场的导火索。他穿着蓝色T-shirt红白小格子衬衫,米黄色绒外套,围着厚羊毛围巾,一头蓬乱的头发,演奏中眼睛几乎没怎么睁开过,头不停地随着音乐摇晃,始终未停。陶醉(或者真醉了)的样子让我想到了《Tye Royal Tenenbaums》时期的Luke Wilson。

如果我记忆无错,Bird的专辑基本上还是以唱为主,而现场是以小提琴为主。一上来一言不发就是拉小提琴,时而完全用弹奏吉他的动作弹奏小提琴,用嘴吹奏,一流的口哨,各种花样,奇异的声音效果。不时还要交替使用吉他。常见状况就是背着吉他拉小提琴,扔了小提琴弹吉他,还要不时歌唱。偶尔丁丁当当的声音还要用到钟琴。整台演出就他一个人。手上不停脚上还要踩踩停停,以控制背景乐的播放。基本上当小提琴为主时播放口哨声,当口哨为主时播放小提琴声,诸如此类,以弥补一个人忙不过来不能同时发出N种声音的遗憾。但诸多音效他都在现场制造出来过,没有任何“天外之音”。脚步忙碌情况因为前方外国人高若双塔,虽然身在前台,实在看不见。但我已颇感惊喜。Bird一方面带来小提琴的无限优雅,温暖的灯光下让人想起一切美好之事,他吹口哨时真的如若自由之鸟;另一方面小提琴的狂躁丝毫不逊电吉他,少言寡语的他,能制造出这样的活跃气氛出来真是相当厉害,乃真是外星人不成?非人间之音?《Noble Beast》、和《Fitz And The Dizzyspells 》(EP)最主要,其他如《Armchair Apocrypha》、《Weather Systems》等等都有涉及,甚过瘾。

Split works的门票也体现了演出准备工作的细致。鸟的形状,加上检票时北北打的圆形洞,就是一只活脱脱的鸟了。台上超可爱猴子也是乐子之一。相比之下,暖场就有点酸味儿了。吉他和口琴,可能还不如我上次看到他们整乐队的表演。

我和友人估计小提琴唱作人中Owen Pallett和Patrick Wolf支持者较多,现场演出可能和Bird也相仿。但两位年轻人该都不曾有Bird这般气场。Owen也演独角戏,但合作同样多。而Wolf哪会从头拉到尾,而日趋清凉的装扮可能都无法通过审批。同时想念Bird本人也喜欢的M. Ward和My Morning Jacket。尤其M. Ward,一个更棒的歌词好手。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