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理想性永恒的结局

九间_

  中西方的神话有时候也有相似。比如西方的西西弗和东方的吴刚。同样是“触犯天条”,西西弗被罚滚石上山,无休无止;吴刚被惩月上砍桂,无止无休。二者都达到了永无尽头的最高判罚力度,更甚于判死刑。可见中西方文化对最大苦难理解上的相同之处。

  西西弗的传说后来也有了完结版。加缪称西西弗是“荒谬的英雄”,西西弗生活在一个类“真空”的环境,没有上级领导,没有权威,只有他自己。加缪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可以说这是自欺欺人,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超脱――西西弗的结局就是纯粹的、完美的永恒。

  加缪这么认为,那西西弗本人如何做想?不能忘了,西西弗留恋人世,而且不畏权贵(诸神)。西西弗在精神上向来是自由不受束缚的,而且始终伴有“盲目”乐观。明知下场不妙仍一意孤行。一切只为太美的世界。这样的西西弗,确实可能在不可扭转的现实中找到幸福。

  在讲吴刚的结局前,还得提一提普罗米修斯的结局。普罗米修斯所受的刑罚期限也是永远。卡夫卡认为正因为是“永无止尽”,所以渐渐地,山疲倦了,普罗米修斯陷入山里。鹰、普罗米修斯本人、他的肝脏分别都会疲倦,或者发生遗忘。由此产生四个不同的结局。如果西西弗的结局是理想化的,普罗米修斯便是现实的。理想性永恒的终结者不是外人,恰好是参与其中的当事人/物本身。仿佛卡夫卡说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归于虚无。由卡夫卡的看法来看西西弗,这派心甘情愿滚石的图景就不是终局了。终局应该是完结性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但普罗米修斯毕竟处于被动角色且一直人守着钻心的痛苦。为了别人的献身和多少带有个人因素的献身在日后回忆起来多少有所不同。如果西西弗被鹰啄肝,意志强大的他可能不会疲倦,反倒是鹰会先疲倦。

  于是西西弗的结局是:

  有一天,那块被滚动的石头疲倦了,它被磨平了。山也被磨平了。巨石成了西西弗每天消遣娱乐的玩具。

  回到吴刚。月亮上至少不是吴刚一个人。不过他的结局会不会相似呢?

  有一天疲倦了,有一天当初的执行者也麻木了,忘记了他们这些小人物的存在。或者说,从个体的角度来讲,理想性的永恒根本是不存在的。再阿Q精神也无济于事。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