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始的欲望
看了John Beger的《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突然想到了一些无关的事情。
关于占有欲。我突然意识到大量购进图书和唱片并不是纯粹出于欣赏,而是出于占有的需求。当我把书买回家按照类型把它和它的同类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构 成的是我的知识体系的外露,是我炫耀的资本。过去我还迷恋于双层的书架,可以把我认为有隐喻色彩的书藏到诸如英汉汉英词典、汉语大词典、德汉词典之后,可 以避免别人的骚扰。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最受折磨的人是我自己。我希望可以每天看到那些书,看到那些战利品,看到那些用从伙食费中省下来的钱买进的书。那些书 毫无用处,以后也不会升值,但它们越是不会升值越会造成我的依赖。我记得一位中文系的朋友看到我案头那套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说我的口味像她的系主任。这就是 说笑了。用一个人所拥有的物品来决定这个人的地位和品位,这是十分平常的事,同时也是最莫名其妙、无道理可言的。
观看艺术品是这样,买书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有一种感染我们的东西叫做占有欲,一件艺术品如果能挑逗起观者的某种欲望,造成某种互动,那将是完 美的。而那些把艺术品搬回家摆设的行为也是个人享乐的极大乐趣。偶有违反这种规律的,不屈不挠的作品便容易被忽视,被排挤,直到它也谄媚地投入到世俗中 去。
再看一个例子,比如专辑。我们买一张专辑真的只是为了里面的音乐么?现在有免费的MP3下载,为什么还要去买专辑呢?为了音质吗?事实上某些无损压缩 和某些更兼顾品质的有损压缩损伤音质并不如我们想象中厉害。一幅高档的耳机能带来的震撼决不仅仅像iPod、音乐手机等播放媒体的广告上所展现的那样,事 情远远更加充满魅力。因为你是不花钱免费地永久性地占有了这段音乐,这段实际上有瑕疵但你听不出来的音乐。这种占有如此方便,如此廉价,往往导致我们像奴 隶一样拼命地下载,拼命地和别人共享。
但是买回一张专辑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买回了里面的设计,实现了占有,实现了物质上的彻底占有。尤其当一张CD或唱片在市面上并不常见的时候。我给我的 那些CD排序,不停排序,一会儿按照国家,一会儿按照类型,一会儿按照厂牌,一会儿按照产地……但是我更希望电脑里的东西按照音序排列,因为这样更符合字 典的特质,更容易找。
真的是很奇怪的事。贩卖的人或许不能明白其中奥妙。尤其是不顾物品价值,把什么都当废品卖以求薄利多销的人。他们没有想到过分低价是对物品本身的侮 辱。有时候手头稍微有点钱的人就是那么贱地希望商品价格至少应该高到足以炫耀得出去。占有的代价越大,占有的冲动就越大,随后产生的喜悦越发掺杂。
正像书中说的:魅力的力量寄寓于假想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