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单行道 / Einbahnstraße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 Walter Benjamin
译者:李士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2006年9月第1版
刊于2007年7月《通俗歌曲·摇滚》
去年一下子冒出来两版《单行道》,其一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才勇版,其二是笔者购得的这版。江苏人民基本保留了《单行道》原始封面,但仅查阅目录你就能发现李士勋版本可读性更强。李士勋按照德文原版翻译此书,做了大量工作才达到现在的通畅程度。可以说,翻译这本书是件要命的事,因为本雅明搭建的德语迷宫实在是太错综复杂了。
这种奇书只有本雅明写得出来。他一辈子带着不亚于卡夫卡的自持收集词句,是个标准书痴,对文字极度入迷,功力深厚。这种纯粹的,太纯粹的态度可能更胜卡夫卡,因为本雅明连找一份稳定的糊口工作这种头等重要的世俗事也省了。
这样一个博学者精心创作的随想集《单行道》难逃书卷气,也必定带着浓重的本雅明式行文特点。全书篇幅不长,每章都很短,甚至短到只有一句——精简程度也和卡夫卡的某些短篇也差不多了。警句和格言丛生,有些篇章通篇警句,没有一词多余。章节组织摆脱了任何条条框框,标题多为没有感情色彩的名词,整本书让文字自己说话,让思想自己萌发,让读者自己从中寻找路途。本雅明觉得“在必须熟悉的,被掩盖的地方,才需要观点的出现”,他无意时不时向读者灌输什么观点,也无意关心读者是不是读得愉快,他关心的是文字如何获得独立性这一本质问题。那些具有德国特色的具象事物是一个个道具,如何开拓德语这片原始森林让这位语言学家乐此不疲。这些跳跃性的句子和枯燥的选题下蕴含着他对文学和生活的看法,些许悲观的态度,极度的冷静,一针见血的见解,以及超凡的洞察力。
比如书中写道:“评论和翻译对于文本犹如风格和模仿对于自然,神圣文本的叶,平庸文本的果实,不同观察方法看同一现象。”评论家本雅明用这一句话就把评论的尴尬地位以及和文本之间的关系表示清楚了。再比如“对伟人来说,已完成作品的份量轻于那些他们为之工作一生仍未完成的作品”,这句完全适用于卡夫卡。书中关于文学和写作技巧的警句都是本雅明切切实实的心得之谈。
除却他一辈子从事的写作,对于现实,本雅明这么说:“她坐着,无可奈何地伸出双臂,伸向她永远够不到的苹果,然而她却是有翅膀的,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了。”他并没有说“她”可以站起来,站起来可能能够到,他说“她”是“有翅膀的”,“她”本可以飞翔。最残酷的莫过于现实。他透着失败者的语气,而且极为清醒。没有流露出对未来的盲目期待,相反,他能从眼前的事物观测出让人气恼的未来走势。
这本书某些段落读起来很爽,那是我和本雅明的思维合拍的时候,当我不明白的时候便一愣一愣的,甚至有被愚弄的感觉。其实写这篇文章为此书当绿叶也是一件很蠢的事。我很难整体理解这本薄薄的书而只能从单独句子去体会这本诚实地玩弄技巧的书,何况有些奥义经过翻译后已经很难把握了。这本书是留给那些“落伍 ”的闲人去细细品味的,太多无法言说的玄机。还记得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内部结构对应着本书的各章节,本雅明于二战时自杀身亡,他选择突然从我们眼前消失,但精于技巧和概念之美的同道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