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剥洋葱》:格拉斯的内心矛盾

九间_

书名:剥洋葱
作者:[德]君特•格拉斯
译者:魏有青 王滨滨 吴裕康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刊于2008年5月《通俗歌曲·摇滚》

君特•格拉斯在2006年,79岁高龄时出版了回忆录《剥洋葱》。君特•格拉斯是在世德语作家中已经取得身后名的少数几位小说家之一,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世界往往和二战、民族道德等沉重话题结合在一起,其经历之丰富,其立场之坚定,使得他一直被视为道德标杆,学习的楷模。

格拉斯的作品和他的经历紧密联系。他不仅仅靠能让众多日常普通事物焕发奇幻色彩的强大想象力写作,也靠内心折磨和由此产生的倾诉欲写作。这点我们早该明白,而不是到看了《剥洋葱》之后。在《铁皮鼓》中他拒绝长大,或许这源自内心对主动参军这一事实的抵赖和抗拒。在《猫与鼠》中他化身潜水能手、年轻的军人,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宣泄自己青年时的幻想。在《我的世纪》里他让别人清晰地说着别人的事情,串联起一个世纪的起伏。在比较好读的但泽三部曲中,在繁琐、艰涩的《比目鱼》、《母鼠》等作品中,在所有虽然看不到格拉斯本人却藏着格拉斯12岁至32岁生活经历的作品里,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多维空间被塑造起来,这些变形后的空间深深扎进烂泥地般的生活里,以并不完全可亲的姿态呈现到全世界读者面前。

格拉斯会在晚年写一部毫不藏头露尾的回忆录梳理那二十年的经历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他自己形容该行为是剥洋葱。恐怕没有比之更确切的比喻了。他迷一般 想象力的起源,传奇经历的原始面貌,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贫困青年到优秀小说家的过程,这些都是热心读者和格拉斯研究者关心的,他也意识到,某一天,这些 必须由他亲口讲出来,这件事无法换其他人来做。

他说,他曾主动参军,曾是纳粹。于是回忆录内容一经披露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余波至今未退。让回忆录畅销、让格拉斯不得不面对口水战的敏感内容出现在前 四章,格拉斯的思想反省主要集中在第11、19、29、35、39、59、63、64页上(根据中文版的页码)。甚至有人叫嚣着要求撤回格拉斯的诺贝尔文 学奖。

事实是,《剥洋葱》本身也是文学作品,在叙述自身经历的过程中格拉斯改不了随时展开联想的习惯,在越是纠结、越是讲不清的地方他越是兴奋,最引人入胜 的地方恰恰是描绘战时经历的章节,生活越是安定,他越显得心不在焉,当生活迈上正轨时用一句“缺少洋葱和兴趣”草草了事。他能用跳跃的思维、词汇不冷僻却 充满比喻的行文把矛盾清楚地展现出来,这在格拉斯是始终如一的。只不过这回他承认了从洋葱堆里拎出来的事件都是真的,而我们没有料到罢了。

格拉斯的魅力就体现在这里。他什么都敢说。整本书都是围绕战争的,从战前热衷战争的状态到战后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全过程。他的成长之路和战争紧密联系 在一起,无法分离。我想起另一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德语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卡内蒂对周边人物的挖掘、对自己的赞美和剖析都要比格拉斯深入。格拉斯的 回忆录不像传记,更像讲故事的小说。他总是能把故事讲得很吸引人。无法想象格拉斯突然变得柔情似水,或者突然用极为恶毒的语言描绘别人,更无法想象他要用 纯理性语言展开一段深邃的哲学辩证。热爱绘画的格拉斯擅长观察和记忆,他的作品是视觉和嗅觉的享受,他点到为止的评述往往切中要害。无论小说还是回忆录, 均如此。

目前,君特•格拉斯的小说由译文出版社出版,译林出版社另辟蹊径,在获得《剥洋葱》版权后,还将出版纪实体文学作品《蜗牛日记》和绘画、诗歌集《诗歌的战利品》。格拉斯从小热爱绘画,受过专业训练,且其绘画集从未在国内出版过。故这又将是一桩格外令人期待的事情。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